笔者深知产品汪的不易,故深入分析了《结网》等产品相关书籍。花了一周时间反复翻看了两遍《结网》,就个人观点跟大家分享下读后感。 很喜欢《结网》的写作风格,从书名到内容都十分接地气,大量的利用案例的方式分析观点,通俗易懂。目录简洁,章节划分使用了类似软件版本号的方
尽管服务设计在中国已经走过10年,但这个行业内的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层面,甚至还没有弄清楚服务设计和用户体验有什么区别。阿里巴巴UED资深交互设计专家茶山结合自己海外十年服务设计的经历及阿里的实战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培养服务设计思维,提高产品设计能力
一个商务合作或者是一个项目,它不可能马上被人所接受,优秀的BD会怎么做呢?首先他会思考这个项目的优势是什么,找对切入点,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分步骤,将项目拿下! 先给大家简要的讲解一下什么是BD BD(商务拓展);从大的角度来看BD就是根据公司战略,连接并推动上
不足30天,蹿红了一款付费的语音问答应用,名曰“分答”。很短时间是下载量过万。这款应用会成为潮流的引领者还是火一把就死的短命app呢? 先简单说一下这款应用的商业逻辑。app定义了3种角色:提问者、回答者、围观者。 提问者对感兴趣的问题付费提问;
运营人员都是年轻人,所以快速成长特别重要。成长要素一般包括,风口的行业、牛逼的上级、自己努力;自己努力包括天赋、勤奋和方法;方法包括运营方法论(例,如何做好用户运营)和工作方式(例,时间管理/沟通交流/归纳总结等)。这里说几个我总结的『工作方式』小技巧,容易做
标签,一般来讲是进行产品分类的一种工具,而如果将其意义扩大化,那么标签则是产品的代言人,甚至可以是产品本身。就像淘宝和天猫在大众眼中的标签,淘宝很显然是价格便宜,而天猫则是质量更好。不同的标签对用户心理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想做一个好运营,首先要会贴标签! 一、为
2014年开始,“全民创新”之风开始盛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此次创业大潮的主力军,软件、信息服务企业登记数量明显超过平均增速,呈现井喷式增长,一系列孵化平台亦随之出现。尤其是2015年的前三季度,堪称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大量“泡沫”也随之产生。
我们不管做什么产品,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实现商业化,所以这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让你的用户愿意为你的产品付费? 在读一本关于社区O2O的图书,内中提到一些社区电商的模式,有一个观点,叫“便捷是核心竞争力”。这个观点无论放在书中去谈案例,还是单独拎出来讲,都是有
最近又一次遇到在眼见可以将辛苦设计和评审修改完毕的交互文档交付视觉的时候,突然发生了需求变动,方案面临重设计的状况。「改需求」一直是设计和开发们容易深恶痛绝的事情,虽然有时候这确实是需求方没想清楚的锅,客观上也难以避免,但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我们,也许还可以多
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可以轻易的获取到关于运营的各种知识。关于运营的课程、问答、公众号文章、书籍,每个人都看过太多,但是提及运营或者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具体的问题时,仍旧没有办法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 “道理” 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以至于发出,“看过很多道理,却依旧不懂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