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使性设计养成专栏—从需求层级来看优使性
原文为繁体,转载时翻译为简体,传送门:原文
关于优使性,我们最常听到的解释可能是』好用』、』易用』(ease-of-use)、』可用』,然而,以〝好用〞来定义优使性似乎有些不足(用』可用』作为解释就更奇怪了,因为感觉好像与』堪用』很类似),因为好用只能说是构成优使性的原素之一,如果以各种不同的需求层次来分析,也许能够更清楚的了解优使性的定位。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54年时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这个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在普遍的情况中,当较低层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人便无法追求更上一层的满足。
依据马斯洛的理论基础,同样地,我们可以将面对产品时的使用者需求也分成五个不同的层级,这五个产品设计上的层次分别为功能性(Functionality)、可靠性(Reliability )、优使性(Usability)、创新(Proficiency)及创意(Creativity)。
功能性(Functionality)
设计上最底层的需求就是功能性,产品的功能必须能让使用者有完成工作的』可能性』。
既然具备了应有的功能,那为为何使用者只是』可能』完成工作呢?
因为如果只是将应具备的功能』塞』进网站中,并不能确定使用者最后能够顺利的完成工作,使用者可能在操作过程中迷路,或因为产生错误而放弃原本的动作。
可靠性(Reliability)
使用者会希望所使用的系统是稳定、有效率的。
在网站设计上,可靠性指的是往往是与技术有关的问题,如果网页下载的速度非常慢、常出现无效的连结,或是在传送资料的过程中产生错误,这些都会让使用者感到不安。
优使性(Usability)
当满足了使用者对基本功能及可靠性的需求后,这时才真正进入非技术面的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使用者的需求不仅仅是堪用、稳定的系统功能,而且希望使用的过程平顺且另人感到满意。
创新(Proficiency)
创新在这里指的是,在原有的功能上做得更好,更方便,比方说,Google的搜寻方式可能已经能满足一般搜寻的需要,也满好用的,但如果可以在搜寻关键字时,除了可以找到网页外,还能同时浏览其它相关资讯,那不是更棒吗?
如以这个例子来看,A9.com就是一个搜寻上的创新。
创意(Creativity)
最后一层乃是创意,关于创意不用多谈,大家都了解所谓的创意指的是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创作模式,只不过我们经常将创意视为一个独立的议题,然而在这个金字塔模式中,创意的前提必须具备其它四项设计需求,如果在产品设计上将创意这个部分架空来讨论,那么创意将不具意义。
在这个模型中,优使性处于中间的位置,然而如果排除属于技术面的设计层次,那么优使性可说是创新及创意的基础,事实上,由于这三个层次环扣在一起,因此,如果以广义来看,这三层都可以算是优使性; 因为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让使用者更加便利,而创意是为了让使用者得到更美好的使用经验。
本文出自 Usability Notes优使性笔记本,,优使性笔记本是一个分享使用者经验设计及数位趋势的共笔平台,欢迎大家分享文章(支援Facebook/Gmail帐号登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