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设计师谈微信设计:Android Design是大势所趋
本篇由腾讯研发管理部高级设计师Vertu撰写,他以产品设计师的视角,对比解读了微信的旧容与新妆,也讲了Android版微信5.2放弃iOS UI设计背后的故事。新版Android微信开始放弃原来照搬iOS UI设计的做法,逐渐开始遵循Android的设计规范。
1月21日,新的Android版微信在应用宝上线内测,很多用户第一时间更新了。在这个微信5.2内测版中,我们可以看到界面的功能架构、视觉风格及交互逻辑都有了较大的改动——微信开始遵循Android的设计规范了。
本人非常喜欢微信本次的改动,相比之前移植iOS的UI,Android微信5.2的功能架构变得更加清晰,交互逻辑也更为简洁,几乎所有的核心功能都可以通过一次点击快速找到并调用。无论对微信本身的产品体验,还是对Android Design设计规范在国内移动应用设计中的推崇,这都是一个好的迹象。
早期Android系统的UI一直广遭诟病,除了Android设备碎片化,Android移动应用设计也缺乏统一规范,界面控件看起来都非常业余。直到2011年Android 4.0发布,Android Design才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一般风格指南、设计样式,以及Android的部分默认UI构件等。
随着Android设备的不断进化——屏幕尺寸的增大、实体键向屏幕内虚拟键转移,Android Design在移动应用设计中的优势也逐渐显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移动应用开发商(如豌豆荚、知乎等)在Android平台上也开始遵循Android的设计规范。这一次,微信的设计团队也在5.2版本中向着Android Design迈进了一大步。可见,越来越多移动应用厂商也都逐渐认同了平台规范与一致性的重要性。
我们来看一下Android版微信5.2。主界面去除了昔日底部的Tab Bar,在顶部则使用了Action Bar,并用Tab Host来组织内部界面。用户通过手势滑动可以轻松来回切换“聊天”、“发现”、“通讯录”这几个高频功能界面。
其实,这一交互功能是早期从iOS移植过来的;新版微信摒除了对单条会话的滑动操作,保留长按操作,更加符合Android平台的交互规范。当然,如果能使用Contextual Action Bar对多个会话进行批量选中操作就更好了,毕竟对于有清理癖的用户来说,一条一条长按删除还是蛮辛苦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次更新中,“搜索”功能被提高到Action Bar常驻按钮的位置,支持全局搜索。相比旧版在“会话列表”和“通讯录”两个界面分别置顶的搜索框,节省了屏幕空间,统一了搜索入口,省去了辨识记忆的麻烦。
在顶部的Action Bar,除了“搜索”之外另外两个常驻按钮为add(+号)、overflow(三个小圆点):add的下级均为与外界有交互的操作,如“发起群聊”、“添加朋友”、“分享照片”等;overflow罗列的均为与个人相关的操作入口,包括“个人信息”、“我的相册”、“我的收藏”、“设置”等。层级清晰易记。
不过,因为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微信作为一个大众产品,覆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在视觉体验这种主观感受的设计上保持中立简单也是合情合理的。而功能本身的出彩,让用户不时感受到意外的惊喜,才是产品创新的价值所在。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