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应向用户免费,把流量卖给土豪
最近两家打车软件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打车软件既给乘客奖励,又给司机补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里是打车软件之争,分明是一场“快的+支付宝”和“嘀嘀+微信支付”的PK,真正的庄家是互联网土豪。
说他们是土豪,并非贬义,只是套用当下对有钱人的戏称,但真心认为,土豪们真能烧钱,也真有钱可烧。
短短一周,嘀嘀打车的补贴金额已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而阿里最近又宣布,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追加5亿元补贴资金,一副肉搏到底的架势。
用户也好,司机也罢,哪个不喜欢这样的互联网应用?那么到底又是什么样的逻辑(或者故事),使参战双方均视此战非同小可,志在必得?
答案是: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
先靠营销活动吸引用户开通移动支付,绑定信用卡;然后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使用习惯;当用户习惯了某个手机支付产品,又会将这种习惯衍伸到移动互联网的其他产品或服务。
考虑到打车应用属于出行服务的主要门类,与餐饮等的生活服务又构成用户主要的O2O场景,因此,这些养成了手机支付习惯的用户,会在未来给移动互联网企业带来巨大收益。
思维逻辑都是一样的,那么当行业的老大那么重要么?
互联网流行这样一种观点:某一细分领域的老大能够对整个市场通吃,最差也能守住60%以上的份额;而战败者能达到30%的份额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既然出手了,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对手打趴下。
在商言商,办企业的目的,是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标,要有收益。而在对“互联网思维”的解读中,“免费”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对用户免费成了“标配”,好像要做互联网业务就不指望从客户那里挣钱甚至收钱。
今年有一个新名词,叫别人家的年会,有晒年终奖的,有请模特女优的,有赠跑车豪宅的,其中不乏互联网企业。即使财务报表是亏损,但互联网企业却能拿出真金白金全民狂欢。
钱从哪里来?
互联网公司不是把业务卖给了客户,而是卖给了投资者。
如果没有投资者的钱,恐怕很多互联网企业早就撑不住了。
在一轮又一轮疯狂的投资支撑下,原本制约企业发展的现金流问题被轻松化解,不管将来怎么样,现在完全可以狂欢一场。
反观运营商,传统上是前向收费,即向使用服务或产品的消费者收费。后来学习广电和媒体,向提供内容或服务的企业进行后向收费。
那么,有没有可能借鉴互联网公司,把业务卖给投资者呢?
投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清楚,资者是看好互联网公司现在的概念,还是看好互联网公司未来对其他行业的颠覆?
最近和几个基金公司的朋友聊天,他们愁眉苦脸地问我有什么题材。我很奇怪:你们是互联网公司的财神爷,上市公司的好基友啊,为啥问我?他们答:实在编不出故事来啊!
新年伊始,部分移动公司开始尝试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在流量经营方面开展合作。与去年联通推的定向流量包不同,订购这一业务的用户产生的定向流量,是由与移动合作的互联网公司付费的。
不管这种B2B2C的模式会不会成为流量经营的主流,但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有好的故事,有好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向用户免费,把流量卖给土豪,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作者:王云辉 微信公众号:keji_zatan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