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推卫士 360难受在哪?
【摘要】百度推出手机卫士,早晚的事,但在这个当口推出,最让360难受。难受在哪?一是,360刚刚对无线安全业务做出架构调整,团队交接尚处不稳。二是,360在搜索上发力得到了牵制。这也是360战线拉得太长的不利后果。在安全和搜索上,360显然要先保住安全。而从架构调整来看,周鸿祎对移动安全产品亲力亲为,必然会影响到其在搜索上的精力。
360打百度的搜索,是为了解决收入。而安全是360的核心,是360流量滴灌的最始端,百度做手机卫士,是要对准蛇的七寸打,此外还能围魏救赵,缓了搜索的急。
相比PC搜索格局,移动安全的格局则更为微妙。按照CNZZ的统计,百度的PC搜索份额是62%,360是22%。按照艾媒的统计,360手机卫士的份额是71.7%、腾讯手机管家是36.7%、金山手机卫士是8.3%。
数字都差不多。但360守住移动安全的份额,要比百度守住PC搜索的份额要难。此外,在当下的移动互联时代,百度丢几个PC端的搜索份额,只是掉些收入,但丝毫不影响百度在移动端的布局。而360在移动端掉些安全的份额,那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事儿了。
百度推出手机卫士打360的移动安全,最厉害的地方其实还不在卫士这个产品,而是百度已经在移动端建立了相对安全的生态。这个生态让百度在移动端具备了较强的反打击能力。
这个生态是什么?
第一层是,最大的移动分发渠道(ios+android)。
这个意义在哪里?不仅意味着百度在移动端对流量分发具有一定的控制权,更重要的是,具有市场优势的分发渠道确保百度自身的战略产品能够快速、安全落地,而少受竞争对手的打击。这是百度在移动端的“制空权”。
而这个分发渠道的建立,很大程度来自于百度对91的收购。如此来看,19亿美金还是值得的,至少从时间窗口来讲,让百度在移动的战略部署中更早的具备了优势。
第二层是,百度对系列工具型产品的收购,整合后所形成的移动流量滴灌。
这些收购包括点心、千千静听、安卓优化大师等等等等。通过这些收购,百度拥有了大量做移动工具产品的团队,以及数据。通过产品的整合和优化,百度的移动工具产品包括:百度移动客户端、手机助手、手机卫士、百度浏览器、百度魔图、百度音乐、百度视频、掌上百度等等。腾讯是旗下各个社交产品之间的用户流动,所形成的具有竞争壁垒的用户池;而百度在移动端是,各个工具型产品之间的应用推荐流动,所形成的具有壁垒的流量池。
第三层是百度的服务型产品,比如用来整合O2O应用的平台百度地图,社交类的百度贴吧。
总体来说,移动分发渠道,是制空权,保证自己的战略产品在战争环境下快速落地;工具型产品群,是城墙,构建自身的移动流量池;服务型产品来探索未来的交易闭环(此前,百度都是把流量分发出去,在PC互联网百度尤其是这样,但在移动互联网,体验经济完全不同,交易闭环也意味着真正由自己来掌控用户)。
而相对于百度在移动上生态的三层结构,360在第一层落后于百度,其在全平台(ios+android)的分发上处于第二位,在android平台是第一位。
可以预见,360与百度将在第一层发生更为激烈的战争。据说,快用手机助手,有周鸿祎的投资,而这或许是360在ios平台渠道分发领域的隐秘布局。
而在第二层,360也将探索其它场景化的客户端,如影视、音乐等,来完成新形态的移动搜索布局,但360 的无线安全产品能否抵制住百度、腾讯的市场瓜分?这是360衍伸其它产品的根基。
来源:地歌网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