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的语言粒度
一年零六个月前,我写了篇使用标签是迟早的事来反驳“就博客而言,标签没有太大意义”的观点。最近又看到在分享里有篇文章提到tags在中文网站用不好的原因之一是语言的粒度问题,因为“英文的粒度是单词,中文的粒度是字。”并且举了个“猫”的例子,英文tags多半是cat,而中文tags可能是猫、猫猫、猫咪、咪咪、小猫咪等等。
我认为这个结论还是不够准确,问题任何语言都存在,只是各有各的表现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中文可能表现的很麻烦,但英文也简单不到哪里去,比如英文的复数。《锦绣蓝图》中有个关于英文正餐之前开胃菜说法的例子,可以叫starter, first course, appetizer, Hors d’oeuvres, Anamuse-gueule,另外西餐馆可能叫grazing,运动主题酒吧可能叫warmups。
可见,问题的关键是计算机不能像人一样主动思考。并且现实生活中,因为语言、文化、习惯、专业等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词汇混乱。在信息架构专业领域里,有个方法叫“创建受控词汇表”。顾名思义,就是统一“约定俗成的表意词”,用人工的关系组织来让计算机明白N种说法其实都一样。
文章提到第二个用户习惯的原因,我认为确实客观存在。但这个不是“中文”的问题,用户也可以再教育,比如很多做的好的英文产品上,也能看到中文用户提供并维护很好的tags体系。当然,说到网民容易把话题扯很大,反正现实是目前绝大多数中文网民上网的首要任务还不是“任务导向”。
综上所述,我认为问题的根本不在tag本身,而是设计层面做的不够。在实际的处理方案中,我认为tags不一定需要用户来提供,因为确实价值有限。但如果是团队内部用tags来组织信息,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不过中英文的处理上,应该需要注意中文本地化问题。
还是关于“语言粒度”的例子,英文tags的input录入控件里,约定成俗的习惯基本都用英文逗号“,”做分隔符,而很多中文网站也延续了这个规范。我认为并不合适,因为英文的粒度是单词,有可能用多个单词加空格来做描述;而中文的粒度是文字,所有词描述都由N个字组成。另外,中英文切换也不方便,所以中文tags的input录入控件用“空格”做分隔符最合适。
源地址:http://blog.rexsong.com/?p=10005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