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歌类应用下一步往哪走?在爱唱看来,“去中心化+实时互动”值得一试
现在K歌类应用已是一超多强的格局:唱吧坐拥上亿用户,既想跟线下KTV合作,又想进军海外市场,似乎手上有打不完的牌;主打“群社交”的麦唱获得1500万A轮,试图向在线实时演艺平台发展;强调工具性的天籁K歌A轮融资也拿到SIG数百万美元,超过四成用户来自海外;而以专业混音效果为卖点的爱唱,在不久前推出了K歌直播间功能,试图进一步营造线上KTV的体验,顺便拯救行业内正在衰竭的用户参与感。
有人会问,直播间不是已经被大家玩烂了吗?是的,但本质上也有很大不同。传统上各种直播间总是围绕红人、美女展开,富帅靠一掷千金来刷存在感,大众用户只能扮演仰望围观的路人。而爱唱则希望形成去中心化的氛围:房间没有主播,演唱者通过“排麦”(排队演唱)获取平等的展现机会。房间的自定义规则——比如在90秒内得到全房间30%用户的礼物才能唱完整首歌——对用户普遍有效,弱化了特权存在。爱唱自定义房间规则的功能正在测试中,随后将向普通用户开放。
从去年K歌类产品陆续上线至今,大家玩的都还是异步社交。在爱唱创始人张明辉看来,这里面包含着两个隐患:一方面,用户自娱自乐,会唱的就那么十几二十首,唱完之后就没有新的UGC内容注入。另一方面,异步社交缺乏冲动性的情感表达,没有情感表达,虚拟礼品等商业手段也无从实现。
去中心化+实时互动,核心是制造更强的用户参与感。根据爱唱团队反馈的数字,新版上线近一个月,用户日使用时长提升了1倍(从半小时到1小时),最高曾有一万人同时开房唱歌,相当于几千个钱柜包间。
现场演唱对实时混音的要求比较高,也需要在音质和数据传输间做出平衡。爱唱目前采用的是本地实时混音+云端控制调音的模式,根据用户的声音和手机进行适配。在云端,爱唱会对用户人声特征取样分析,并通过算法识别配乐及曲风,最后在二者间找到最优的匹配模式。不同歌曲不同声音采用不用的混音算法,中间涉及到大量参数微调,这是明辉看来技术挑战最大的部分。
从技术角度讲,现场K歌还有很多领域需要优化,而爱唱团队下一步主要精力仍在提升直播流畅性、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至于未来,爱唱想打通手机和电视这两块屏幕,让家庭KTV变得简单有趣。
说到K歌类产品,唱吧几乎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今年10月唱吧宣布用户过亿,而爱唱等竞争者的公开用户数据都在千万左右。对手独大的前提下,这个游戏怎么玩?为此我们采访了爱唱创始人张明辉和创新工场合伙人邱浩,后者正是爱唱的投资人:
问:面对用户过亿的竞争对手,爱唱压力大么?
张:诺基亚曾经够大吗?我们不会盯着同行不放,也不会跟随他们的脚步,目前在手机k歌,电视k歌这些领域都还属于很初级的产品阶段,我们的精力一直都放在如何为用户提供更爽的唱歌体验,什么叫爽,用户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能靠我们给他们惊喜。
问:在投资方看来,爱唱比较理想的竞争策略是?
邱:我们在去年投资爱唱时,唱吧就已经很火了。但是从唱吧显露的产品气质看,更多是明星经济,未来即使做直播也偏离不了太多。爱唱一直在尝试走实时化、扁平化的道路,二者定位上有所差异。另外在我们看来,整个市场离瓶颈期也还远。
这么说来,K歌产品的变局其实还可以有很多,今年这些大额融资案例多少提供了佐证。
小伙伴们,你们还可以鼓足枪弹干上一仗的。
文章来自 36氪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