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10亿用户群可能不再知web这种交互界面为何物
人们都在使用移动应用上网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需要指出的关键一点在于,web——作为一种交互界面,将不再被接下来涌现的10亿新用户使用。随着移动设备指数级的增长,许多新用户自接触互联网伊始就没跟碰过web。这些人不仅是移动互联网原著民,而且,他们所知的Website很可能仅会出现在学校的课堂上。
我一直很痴迷 Uber 和 Snapchat 这样的移动初创公司,但并不单纯因为这两家公司的 idea 和产品本身很牛 B,我觉得有趣的一点是人们在使用它们时从来都无须和 web 端直接打交道,而像 Instagram、Twitter 等重视移动端的公司都允许用户通过浏览器使用。周末我发了一条类似内容的推文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但当时的措词不够准确。我的推文原话是:
“对我来说,Snapchat 和 Uber 这样的公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 web。”
这个表述不太准确,Snapchat、Uber 当然离不开“互联网”。我的意思其实是,Uber 和 Snapchat 用户其实无需与某个“website” 交互才能使用服务。拿 Uber 来说,下载一个应用,注册,上传信用卡;对 Snapchat 而言,图片不以 web 页面的方式呈现,也不被发布到其它网络。
鉴于人们围绕这条微博展开的讨论,我认为有必要再次指出互联网和 web 的区别——“互联网”是指许多电脑彼此联接的网络架构,其间信息通过各种协议进行传递、共享,而 “web” 是人们通过 HTTP 协议在网络间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由于这两个词语的普遍程度,从用户的角度讲它们太容易被混淆了。
人们对 web 和本地应用的看法是有争议的,很多人貌似拥抱这种“去 web 化”——无需再输入“HTTP”这样的字符了。当然,移动应用还是要依赖服务器和 API。相对而言,另一群人更倾向于捍卫互联网开放性(包括 HTML5),任何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开发产品,而不会被 Apple 或 Google 的把门人拒之门外。
苹果至今没有任何鼓励开发者偏离本地 app 的意思,而且用户也依然更偏爱本地应用。如果“卡片的概念”因为 Passbook 而流行起来的话, 那就又多了一个去 web 化的互联网移动交互方式。
而 Android 就不一样了,其一 Google 一直在鼓励用户在移动端通过 web 接入互联网,因为它们的商业模式和数据集是与浏览器和搜索这一行为情境分不开的;第二,Android 可以而且也正在生出不少衍生版本来,HTML5 能够以近拟本地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出来,被索引的 app 之间通过深层链接(deep-linked)彼此相连,用户的互联网体验就得以畅通了 。
所以…围绕这个 tweet 展开的谈话其实是人们对互联网、web 和移动应用区别的学习。虽然关于 app 和 web 的远期未来现在并不可见,但就眼前以及不久的将来而言,我还是坚持认为,当你冷静地思考 Uber 这家公司的发展潜力,以及 Snapchat 这个 IM 工具疯长的速度和规模时,用户跳过 web 联通互联网已经是个铁的事实了。人们都在使用移动软件上网这点我懂,但需要指出的关键一点在于,web——作为一种交互界面,将不再被接下来涌现的 10 亿新用户使用。
换个说法,随着移动设备指数级的增长,许多新用户自接触互联网伊始就没跟碰过 web。一些 app 会有包装器,而且有些用户会通过移动浏览器搜索信息,但人们对 Uber 和 Snapchat 之类服务日益高涨的热情明显指示了一种趋势——开发者们、UX 设计师、大公司和 PC 制造商、VC 甚至华尔街都认识到:移动端是网络的关键触点。在消费者注意力日渐稀缺的今天,本地体验——而非某 web 站点的移动版——正是大多数用户所偏爱的。对今天大多数以及未来新的用户群体,website 的世界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星球,这个东西可能会出现在学校的课堂上,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能不会有什么交集。
转自:36氪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