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反思你的设计是否切合用户实际
最近我经常说到一个词让一些人不舒服,那就是“傻瓜用户”,很多同学认为我傲慢,不尊重用户。我也反思我最近一段时间内的表达,有很多都是个人提炼出来缺乏解释的话,也有一些简化的说法,可能有一些没被大家理解,担心引起部分同学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评论态度是否存有偏见性和针对性上来,我还是澄清一下,相互提出考验和分享想法是值得提倡的。
傲慢,不尊重用户?其实则不然,我从不认为用户有聪明,高级,傻瓜、低级之分,在设计者眼里,用户是平等并且需要被尊敬的,UCD的理念源于用户,用户只有需求层次的划分。相反,设计者却有这些层面的分别,有些人很长时间内都很难理解自己的设计为什么不被用户接受并且固执己见,这是一些设计师常见的毛病,非常在意自己的方案能否被接纳。显然我早过了这个时期。
并且,我还是一个不断挑刺的批评者,这点上我一直会坚持下去。并且有时候,我真只知道这么做一定不好,至于什么方式更好,我需要对症下药去思考,去准备方案,不是拍脑袋就可以回答的。对于产品团队而言,有价值的批评是我十分想争取到的。只有高质量的批评够多,我们才能更正确的决策。
我说傻瓜用户,意思是提醒自己和大家时刻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切合用户实际,而这点就像达摩之剑悬在我的心中,我相信我在找到方法之前的困顿和不安,焦虑,就像这篇 又谈设计 中的插图一样,非常混乱的一团,概念原型是一个焦灼的阶段,要找到那根平滑单一的线,需要经过很多努力,所以说概念设计根本不像某些设计师做的、想得那么轻松好玩,而是更费脑力和心力。更考验一个人的系统设计的能力和架构能力。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设计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自己的每一滴设计思考做谨慎周全的考虑,而不是滥用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争取每个设计有据可依,命中需求和本质。最起码用户在你脑海内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模样和轮廓,当然要求所以人都做到这点绝非易事,所以只能这么要求自己。
这里提到的傻瓜用户,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而像傻瓜相机一样的中性词,傻瓜式行为的特点,分解出来就是简单,清晰,直白,隐喻准确(甚至隐喻都是成本风险)。而不需要设计者任何讲解描述,用户就能读懂你要描述的故事并且轻松上手,当然这点没有明确的分界线,google的产品很多时候也需要辅助的描述和提示,所以说这里提到的只是一个自己限定的高标准和理念。努力去达到它,避免低级错误连通三关,最后推到用户手中。
对于PM而言,基于用户实际的是与否的准确拿捏,直击要害,快速否决掉不合理的方案。这也是这个职位最基础的素质,大家都没耐心听一个纰漏百出的观点和发言,很多时候,PM对是与否的判断基本上能直观的体现他的综合产品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大家对他的产品决策的信任。否则,将失去信任和产品的话语权,我们需要这种不成文的机制来获取敏锐的观点和智慧的结论。
来源:http://jary.findesign.cn/?p=3845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