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成功案例告诉你:如何利用博客来建立产品的潜在用户群
大部分创业公司选择产品先行,再进行用户累积的策略,当然也有不少公司在推出产品前就已经成功积累了不少目标受众,其中包括37signals、SEOmoz和Mint.com。他们的做法是做一个分享专业内容和独立价值的博客,借此吸引到目标受众。
37signals于 1999 年以网页设计起家。在 2001 年他们上线了业界知名的博客Signal vs. Noise,分享公司关于设计、业务和网络的想法。这一博客随即成为了网页设计最佳实践的热门资源,也成为了联合创始人 Jason Fried 和合作伙伴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发表关于软件和互联网的观点的地方。他们的博客积累了一波忠实的读者和潜在用户群,其中包括设计师、软件迷和中小企业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在 2004 年推出了自己的旗舰项目管理应用Basecamp。
Rand Fishkin 在 2004 年上线个人博客SEOmoz.org,分享他关于 SEO(搜索引擎优化)的见解。他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关于 SEO 的第一份指南,新闻周刊对此也进行了报道。博客的读者由 1 万名对 SEO 特别感兴趣的销售人员组成,随后他在 2007 年面向他们推出了 SEOMoz Pro 会员订阅产品。
Mint.com了解到传统的理财软件和服务无法满足年轻职业人群的理财需求,而他们的目标是推出一款个人理财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也知道这些年轻人会利用互联网(博客)来获得最前沿的个人理财知识。因此他们一早便创建了个人理财博客MintLife,为这些年轻职业人群提供关于理财的优质内容。这一举措为他们最终发布的产品 Mint.com 打下了受众基础,MintLife 本身也成为了网上排名第一的个人理财博客。
从这些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推出产品之前,通过提供优质内容、教育和独立于产品的价值的博客来培育目标受众群。运用好这一策略的关键是,博客内容要上乘,并且目标受众能通过搜索和社交媒体轻松接触到这些内容。
本文来源:36氪 英文原文:sachinrekhi.com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