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需建股权池,不拘一格降人才
早期的一批创业者,开了一个局,这是一个“1”,但能做多大,在1后面能做出多少个0出来,这需要以后加入的很多能人一起创造出来。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一定要引入人才,把企业的骨干力量持续做大。但一个问题来了:能人引入进来,如何和最初的团队达成融合?这是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要突破这个瓶颈,需要在激励制度的设计上下功夫,就是要准备一个大的股权池,无论老员工还是后来者,都能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中获益,这样才能保证一个良性循环。
创业首先是一个马拉松,没有十年八年,是出不了结果的。创业又像是一个接力赛,需要新鲜血液产生一波一波的动力。所以,创业就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波接一波地跑马拉松。如果没有这些新人加入,永远是那一批老人去跑马拉松,那不是没跑多远被淘汰,就是半路累吐血了。所以,企业要有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你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有一批人,能接过这个接力棒,继续往下跑。
如果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新老团队的磨合就会出问题。新的力量进入老的团队,就像把牛奶注入咖啡里,如果不能很好的搅拌,咖啡永远是咖啡,牛奶永远是牛奶,喝起来肯定不是个味儿。很早进入了公司的人会把自己看成最早一批的“元老”,担心新人会取代自己的地位,可能会对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情绪。新人会觉得自己能力更强,为什么元老们能够心安理得的享受股权,自己只能挣那份年薪?这两种想法一直不解决,会在公司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团体,让两拨人渐行渐远。
所以,我觉得企业要建立一种价值观。首先,我们认可早期员工的价值,你可以拿到最早期的股票期权,你的条件是最优惠的。但是你一定要认可后面进来的人,不能把他当成对手。其次,后面进来的新人,公司也给他们分享股票期权,他们的努力工作一样获得相应的回报。
在这里,我有一些建议和创业者们分享。
首先,一定要把公司的股权,预留出很大空间,不要杀鸡取卵,刚开始创业就一下子分个底儿掉,就把它都分完了。我们创办360的时候,还没有开始融资,我们先拿出了40%分给员工和团队。后来虽然因为多次融资而稀释,但是到上市的时候,还有超过20%的股份是分给员工的。360员工持股的比例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里面,应该是最大的。
其次,创始人要勇于牺牲,不能独占股份。须知“人聚财聚,人散财散”。360的员工是公司最大的持股人。我的情商也不高,脾气也不好,但还有很多人愿意跟我合作。在360,一直和我合作的人,有十五年以上的,也有十年以上的,七、八年的更是比比皆是,可能就是因为我舍得跟大家分股票。
最后,要给未来留机会,有长远意识,保持一定股份激励。就算是拿出40%来分,也总有分完的一天。股份分完了,难道我们就不需要人才了吗?一个企业对人才,永远是饥渴的,永远是需求的。所以在上市之前,我们做了一个计划,一旦我们的股票分完了,我们可以随时再增发5%,会永远保持5%。
360的员工能保持很好稳定性,也很有创造力,这与360的股权池设计是分不开的。有很多骨干力量不断加入进来,一是因为他们有梦想,想找到实现梦想的平台;另一个原因,不是虚的,是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回报。所以,建立一个合理的股权蓄水池,才能不断的有“源头活水”注入进来,有新的力量来带动革新,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关键。
作者:周鸿祎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