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桶理论:细节决定产品成败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个被熟知的“木桶理论”,指的是企业能力的整体水平取决于企业各项具体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像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最多只能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的挡板的高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短板效应”。
木桶的“短板效应”:水会从最短的板上流走
随着木桶理论的深入人心,如何补齐短板,成为各行业各关注的大事。而今天我想说的,是“另一只桶”。
这还要从我的新手机说起。最近新入手了一部手机,虽算不上稀罕之物,却也爱不释手,闲来无事时便摸索起它自带的游戏来。我这人对游戏向来不甚感冒,平时常玩得最多的也就玩些单机版的简单游戏,见到新手机中有俄罗斯方块,自然免不了尝试了下,而这一试之下,却有意外发现。
俄罗斯方块游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外乎就是多种方块的移动、旋转、堆叠和消除得分。由于其上手简单、老少皆宜,从而家喻户晓,风靡世界,自1985诞生之日起,便衍生出了各种版本,但手上这款却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规则还是一样的规则,操作也是类似的操作,但方块由传统的平面图片升级为3D形式,色彩更加活泼艳丽,形式更加美观大方;
其次,当方块连成线消除时,整层方块便会出现爆破的效果,然后消除得分,对于用户的感观刺激更加强烈,方块消除时的成就感更加明显;
同时,每当新方块出现是,系统会自动在方块下方形成投影,模拟方块下落后的堆叠状态,减少了由于方块位置左右估计不准而造成的失误,提高了方块消除得分的成功率。
俄罗斯方块游戏仅我见过的,就不下几十款,但仅仅是这几点细节上的改进,便已足够抓住了我的视线。
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产品都已不再能够“一招鲜吃遍天”,一旦一个好的产品创意上线后,便会有无数个类似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中国人似乎天生就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将山寨风刮得轰轰烈烈),它们可能有着一样的产品形态,一样的产品功能,一样的运营模式,一样的目标用户,甚至可能一样的推广方式,就比如游戏中的俄罗斯方块,比如SNS社交网中的白社会,比如C2C网站中的淘宝网。在这么多看似一样的产品中,最终谁能成活下来,进而发扬光大,要拼的不是模式,也不是理念,最后要拼的其实就是细节。这就好比一个木桶,看似完整,没有短板,却因细节的处理缺失而存在裂缝,最终水没有从桶上面流出来,却从缝隙中漏完了。
新木桶理论的“裂缝效应”:水不只会流走,还可能漏走
2003年,当淘宝网从一个才起步的网站刚刚开始运营时,EBAY(易趣)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中国市场,但淘宝网从细节入手,“密切关注eBay用户论坛中的投诉,eBay的用户投诉什么,淘宝就相应去自己网站上改进什么”,并将升级时间限定在2个星期之内,相比ebay当时的2个月反应期整整快了4倍。正是这些堪称互联网站“魔鬼”的用户体验和技术细节改进,帮助淘宝“乘虚而入”,逐步转被动为主动,而ebay的市场份额,就像木桶里的水,一点一点地漏了出去,最终造成了当前淘宝稳居中国C2C市场领军地位的局势。
因此,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不止要把握产品的大方向,知道如何往桶里添水,更要的是注重产品的细节,看清你的用户,看到用户的需求,尽最大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想办法解决用户的需求,堵住桶上的裂缝,这才是一个产品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作者:水母 (Xwtec-PM)
版权声明:IT精华社区(www.xiuze.net)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