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产品设计中的减法
互联网圈子里盛行一个说法叫“做减法”,尤其是“给产品做减法”。通常来说,都会以一些国外的服务作为标杆,比如twitter就是一种非常简洁的网络服务。但如果我们稍微审视一下国内的网络服务,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产品或服务是在“减法”的。9成9以上的服务,都是花里胡哨、功能繁杂的。
这件事让人很疑惑。这个减法究竟在哪里?或者再追问一下:究竟要不要做减法?
有一个做投资的朋友和我说,现在在投资领域,创业者天花乱坠地讲故事是不行了。但这话不是意思是说创业者非要拿出上百万的用户量来说服投资者。故事还是可以讲,但故事里必须至少在逻辑上靠一边:要么2B,要么2C。也就是说,这个创业产品,要么有足够的理由让客户买单,要么有足够的理由让用户使用。他把这种至少能靠上一边的产品服务称之为“接地气”,而也有朋友称之为满足了“痛点”,属于“刚需”。
如何才能靠上一边?
认识一个从商业媒体辞职出来创业的人,根据他自身的资源能力,他切入的行业是“管理咨询和领导力培训”,很明显是2B的业务。具体做法是一头接入外部各种咨询顾问和培训讲师,一头接入企业。这个想法一开始让他很兴奋:仿佛未来就是一个管理咨询和培训的天猫平台。但实际操作中,却非常痛苦,因为似乎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都捞不着。于是,他第一刀的减法就是把管理咨询给砍了,专心搞领导力培训。再往后,他又发现,中国很大,企业极多,需要精准定位一下,于是他第二个减法是:给成长中的企业做领导力培训。所谓成长中企业,指年入1亿到数十亿之间。过小,对领导力培训需求是很低的,过大,他自认为也够不着。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他发现自己还是犯错误了。因为领导力这个词的范围太大了,大到有时候会让客户觉得“纯属忽悠”。于是他做了第三次减法,把领导力这个概念从中细分出三个维度,专营这三个维度的培训。又做了一阵子,他的体会是:这回自己有些踏实的感觉了。
听了他的故事,我刚开始有些不以为然。搞培训搞咨询的,哪有跑上来拉开大网的。我甚至想,他刚创业时如果来问问我,我会直截了当告诉他不能铺太开。后来我再细细一想,其实这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案例,实则在告诉创业者如何靠上一边。就两个问题:面向什么人?提供哪种需求满足?延伸的一个问题是:这种需求对于这类人是否属于强需求?如果这些回答都有很肯定很踏实的答案,那么,就是一个“至少靠上了一边的故事”。
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产品逻辑(当然你可以称为服务逻辑)。产品的功能上不一定要做减法,但产品逻辑对于startup公司而言,必须是做减法的。在强化产品逻辑的过程中,视情况需要,该上什么功能就得上什么功能,完全没必要拘泥于“简洁”二字。逻辑清晰、突出,就够了。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