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获得成功的不二法则
需求该有谁来提出?由谁来决定?这可能是很多创业型团队目前存在最大的一个分歧。
创业初期,制度与等级都不明确,很常见的做法是让创业团队的每个人都有提出需求的权利。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民主也利于发散思维,明确产品的方向。
不过,这样的做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大家会不断的纠结在很多细小的问题上,造成对当前的事情做的力求完美,然后无法探测更远的区域
(探测,WOW游戏名词,游戏中角色必须先探测某个区域才能使这个区域可见及可到达)。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当我们把一个功能做的相当完美的时候,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抢在我们的前面推出了更多的优秀的应用,虽然他们和我们相似的这个功能做的并没有我们的完美,但是,这并不妨碍用户低成本的迁移。
记得6月份betacafe开业的时候曾经和梁宁等一起游西湖,她跟我们讲过一个她们公司内部关于需求的一个小故事:之前的时候她们也是团队的人都可以提出需求,然后开始实施,开始的时候大家做的热火朝天。但是,慢慢的她发现整个产品没法前进了,因为大家都开始纠结在很多细小的地方了,而忽视了对产品大方向上的推进。于是,她决定对需求的提出原则做调整:只有一个人负责审核与发布需求,其他人可以提出需求,但是不一定会被采纳。这样,整个产品得以继续前进。
这就好比几个人在走夜路,且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城堡,但是没人知道具体的路,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大的方向把握。于是大家都拿着手电筒开始找,你找东我找西, 这样的行军速度势必无法在手电耗尽之前到达的。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人在大家认定的这个大方向下做一个引导,其他人需要在这个大方向下继续去寻找,这样才 能最快的到达终点。
作为互联网的产品是一个快速迭代高速发展不断打磨的产品,快速迭代开发、不断打磨是所有互联网产品获得成功的不二法则。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比较远点的Gmail,一个是比较近点的国产新浪微博。Gmail的做法是持续beta,在基础的功能做好之后,慢慢的开发一些新的功能,然后不断的去完善Gmail,所有的用户都觉得每天登录Gmail的时候都能感觉到点变化(这也是所有Google产品的特征之一); 新浪微博的做法是快速迭代,刚刚雏形的时候就放出来,在S-E-T因素的缝隙里迅速先占领市场,然后不断的增添新功能对整个微博进行完善(当然,目前的新 微博已经处于打磨阶段了)。
我的感觉里,一个新的互联网产品的节奏应该是,首选迅速的占领市场拿下阵地,然后再回头来对产品进行打磨修补。市场的变化、新产品不断出现,我们没有步步完美的机会与可能性。
在创业团队里,首先需要的是所有团队成员对产品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共识,然后的重点与主要动作应该是引导产品不断的正确的快速的朝着这个方向奔走。等到达到预定的目标之后,把自己当初领先竞争对手的想法表现出来,然后才是停下来打磨产品。停下来,团队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有2个:新的产品方向与目标、对现有产品的打磨与完善。
(当然,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会跟我较真说,一个产品的设计过程应该是注重用户体验的,用户体验应该被当作一个战略来实施,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这里,我说的是对产品大方向上已经进度的表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用户体验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的做法首先是保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其次让自己有充分的机会在领先的过程中有喘息的时间来感受用户需求的变化让自己持续的领先。
还是之前的那句话:任何一个试图做完美无缺产品的人最终只能做出永远落后的失败产品!(来源/幻风阁)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