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还有多少牌可打?
[导读]小米2所遭遇的问题,并非仅仅是一个上市延迟问题,而是“以互联网方式做手机”会必然遇到的问题:快速迭代之下,性价比最优这个核心优势还能保持吗?
善于制造话题的小米从来不缺新闻,只不过这次成为主角可能非它所愿。
上周末,IT互联网领域的行业记者俱乐部“山寨发布会”,将“金拐奖”即年度忽悠奖颁发给了小米2手机。颁奖理由是因为该手机8月16日发布,到12月底却还在“限时抢购”,总共才出货30万台。小米官方说“缺货情况到了一月会好转”,但此前被吊起过高预期的消费者已经难以忍受,在竞争对手魅族发布新品时雷军又出来宣布展开一轮抢购,结果该条微博下被数千名围观群众齐声喊“滚”。
如同去年刘强东被颁奖后突然在微博失声一样,小米2获奖的消息在微博上传开后,一些米粉和小米员工十分激愤:要是没有我们,智能手机的价格还都在2999元晃荡着。凭什么我们上市晚一点,就给个忽悠奖?言下之意,媒体太过于忽视了小米的积极意义,甚至可能有幕后黑手操纵“黑小米”。
客观来说,这次小米2的短缺,确实未必是饥饿营销。例如,小米2的主要拖后腿部件——高通的8064CPU,其产能的确有限,而谷歌自家的亲儿子,由LG代工的Nexus4,也选用了这个型号的CPU。双重挤压之下,小米2的产量可能的确上不去。更何况,发布之后四个月不上市这种事,小米2不是头一回,以前2G时代的手机王者诺基亚,也干过这种事——甚至发布之后四个月才上市的事它干了不止一回。
但问题是,现在已经不是2G时代了,诺基亚也早就从王座上跌入尘埃两三年了。小米2所遭遇的问题,并非仅仅是一个上市延迟问题,而是“以互联网方式做手机”会必然遇到的问题:快速迭代之下,性价比最优这个核心优势还能保持吗?这个问题不光是小米的问题,可能是所有国产智能手机都即将面临的问题。
此前,无论是小米,还是其他品牌国产手机,其核心竞争优势都是“性价比”。小米独辟蹊径,开辟了互联网电商的销售渠道;其他手机则以低廉的价格和还过得去的性能,与运营商结成联盟,靠集团采购、合约机等渠道放量销售。
其他主打性价比的国产手机,可以在“薄利”上下工夫,无非是少赚点,但把量走上去,再拿点刷机钱、预装费,或者装几个擦边APP,还勉强能维持收入;但碰到谷歌这种摆明不赚钱的,价格再怎么降也比不过人家了。
谷歌把价格拉到谷底的意图很明显,它要的不是靠硬件赚钱,是安卓市场份额扩大再扩大,还要防止安卓操作系统分化太严重。Nexus4上市以来一直少量放货,表明谷歌并无意靠这一款机型横扫天下,仅仅是为了立威:告诉其他第三方厂家,不要试图在性价比上玩儿太多花样,四儿子已经告诉了所有消费者安卓机可以“物美价廉”到什么程度;更不要试图在安卓系统上做太多改动,四儿子首先搭载安卓4.2,就是为了演示该系统的诸多新特性。如果有哪个厂商敢于分裂安卓,它的竞争对手会马上得到性能更为稳定的官方安卓源代码。
无论是以互联网方式做手机,还是以中国特色做手机,最终都会面临今天的窘况:这个行业的规律是摩尔定律,18个月硬件降价一半,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可言;这个行业还有个规律是安迪-比尔定律,硬件性能的提升要被操作系统吃掉,而操作系统又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原来的玩法已经被最上游的老大暗示“不可以”。小米,还有多少牌可打?
来源:腾讯科技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