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一见如故
社会上的任何人,都不愿意自己给人留下难以交往的印象,就算是那些冷漠、寡情的人他们也在不断地寻求一种通道,达到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如果,在你与人相处之时,能保证对方心情愉快,没有丝毫的戒备、恐惧和不安,那么你就能变成让他终生难忘的人。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那人与产品之间呢?我们需要让我们难忘的产品。
芊芊的博文中提到过设计让用户一见钟情的产品,那什么是一见钟情的产品呢?
一见钟情,我没经历过,那感觉应该是四目相对的时候,貌似一千颗陨石同时撞向你,飞沙走石的警示你如果错过面前这个人,你就是空前绝后的大笨蛋。于是,两个人就开始用光速展开感情之路,爱得死去活来,有你无我。可是结果呢?就像绵羊多丽,什么都好以至于太有效率,很快走完了生命周期。当钟情的那股神来之笔划到尽头时,争吵和相看两相厌开始成为主料。
那一见钟情的产品是不是也会遭此命运呢?
我绝对相信有一见钟情=一辈子的例子。但究于我个人的体验和身边的例子,我觉得一见钟情=长久的概率非常低——基本上和手撕发票的中奖概率一样低。我们需要设计的产品吸引用户,抓住用户,培养用户持久的感情,令人“终生难忘”,这便是一见如故。
一见钟情和一见如故,二者貌似是同义词,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内心波动,哪类的产品是持久的呢?
一见如故,故:故人,老朋友。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我们每个产品有很多特质,一见如故的产品是至少有80%的特质相似,这就是“故”,使用该产品的时候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如故”这种默契程度,才是更好的。例如在设计QQ拼音的时候,考虑到每一种输入法本身都有自己的输入风格以及忠实于这种习惯的用户,这种习惯就是“故”;QQ拼音也有自己的输入法风格,与众不同的是QQ拼音提供用户微软、智能等其他常用的输入风格给用户选择,这就是引导,但往往平静的引导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现其韵味。一见如故的感觉就像一杯清茶余香慢慢扩散到你的全身,体验顺畅,呼之欲出。(如图)
一见如故的产品就是为用户量身订做的,于是用户感慨产品体验谢的同时也谢谢自己,细节上的特别设计,更具有亲切的效果,这种感觉会让体验更安全,更舒服。因此让用户一见如故的产品是从求同开始,然后走向存异,先发现相同,然后慢慢探索不同,但那些不同因为预期的相同做基础,所以更容易被接纳。而且这些差异会变成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趣。
我现在越来越看重一见如故的产品,没有太多的惊艳的感觉,反而有着一见如故的相识感……就像三毛说的:“你听得懂我说得话呢”——人与人之间的懂得,大多数是后天训练的,只有少数是先天形成的,所以弥足珍贵,所以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用户对产品是不是也看中这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呢?上善若水,一见如故还是要更靠近用户吧。
注:“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本文出自Tencent CDC Blog,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