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的5个坑,你踩过几个?
产品经理所面对的数据,本质上和日常生活中的数据没有太大的差别。简单来说,都是一个量化事物的手段,就像身高、体重一样,都是一个数字指标,它代表了现实存在的事物的一个客观情况。
正是因为数据的客观性,让数据变成了发掘问题本质,寻找事物规律所需要用到的最有利的手段之一。
但是,数据虽然客观,有时也是会骗人的。在与数据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导致分析的结论出现较大的偏颇。因此,在做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警惕这5个常见误区:
1. 选取的样本容量有误
08年奥运会上,姚明的三分投篮命中率为100%,科比的三分投篮命中率为32%,那么是不是说姚明的三分投篮命中率要比科比高?
显然不能这么说,因为那届奥运会,姚明只投了一个三分球,科比投了53个。
因此,在做数据对比分析时,对于样本的选取,需要制定相同的抽样规则,减少分析结论的偏差性。
2. 忽略沉默用户
用户迫切需要的需求≠产品的核心需求
产品经理在听到部分用户反馈的时候就做出决策,花费大量的时间开发相应的功能,往往结果,可能这些功能只是极少部分用户的迫切需求,而大部分用户并不在乎。
忽略沉默用户,没有全盘的考虑产品大部分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可能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更有甚者,会错失商业机会。
3. 错判因果关系
某电商网站数据显示,商品评论的数量与商品销售额成正比。即一个商品评论数量越多,那么该商品的销售额也会越高。
假如我们认为评论多是销量高的原因的话,数据分析的结论就会指导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商品评论来带动商品销量。
但如果真的这样操作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商品的销量对于评论的敏感度并不一样,甚至很多商品销量很高,但与其评论的多少毫无关系。
这里,我们就需要思考,评论真的是影响销量的必然因素吗?
除了评论之外,影响销量的因素,还有其质量、价格、活动等,如果能完整的认识到这些因素,那我们要拉升商品销量,首先会需要先从其他角度来考虑,而非评论入手。
因此,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正确判断数据指标的逻辑关系,是指导我们做出产品决策的前提。
4. 被数据的表达技巧所蒙蔽
上图从表面上来看,第二个图表显然更吸引人,转化率增长更加可喜。
但实际上,两个图表使用的是同一组数据。第二个图表,仅仅是更改了纵轴范围,就在视觉上觉得第二个的转化率增长幅度更大。
因此,在做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警惕一些数据处理的小计俩,不要被数据的视觉效果所蒙蔽。
5. 过度依赖数据
过度依赖数据,一方面,会让我们做很多没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另一方面,也会限制产品经理本来应有的灵感和创意。
比如,分析马车的数据,很可能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用户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车。如果过度依赖数据,局限了我们的思维,就很有可能不会有汽车的诞生。
很多优秀甚至伟大的产品决策,并非通过数据发现的,而是一个产品经理综合智慧的体现。
最后
数据是客观的,但是,解读数据的人是主观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数据,才能正确的利用数据。
在做数据分析时,对待数据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求证的心态,并需要时刻警惕那些被人处理过的二手数据。
本文节选自网易产品经理微专业的精益数据分析课程,内容有删改。
#专栏作家#
杜王丹(微信公众号:杜王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理性与坚持的行动派。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