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的产品到底是什么?
显然不是2(er4)B(bi1),而是英文to Business的缩写,不过,它与2C(Customer)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区别在哪里?自己做过给内贸企业用的CRM和进销存,应该算2B吧;做过给淘宝运营员工用的营销后台系统,也算2B;做过阿里内部在在线学习平台,这个算什么;做过天猫的某些垂直市场,和卖家、买家都有关系,这又算什么……值得想想。
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没有任何成型的社会组织,只有C,没有B,个体自给自足,最多,为了生存需要,产生了一些简单协作,比如配合狩猎,分工种地……至少在工具层面上,只有个人使用的。
所以,2B一定是随着「拥有很多人的组织」出现以后,才有的,这种组织,可能是国家政府(2G,我把它视为2B的一种特例),商业公司,等等。
第一个角度:企业vs 个人。
先按英文Business,商业来理解。目标用户不同,2B的产品是做给企业商用的,典型如ERP,各种SaaS系统,协作工具、客服工具、HR财务系统……但,企业里最终使用这个产品的也是某个具体的人,所以,此类2B的产品要同时面对企业代表(要不要买、要不要用的决策)和终端用户两种角色,当然,这两种角色可能重叠。
而典型的2C产品,相对简单,自己买自己用,但也有反例,比如婴幼儿的玩具。所以,是不是,2B的产品,还需要是一群人一起使用,才能完成目标的呢?
第二个角度:群体 vs 个体。
一个典型的OA系统,需要公司里各种角色一起用,一个B2B供应链的工具、平台,需要上下游一起用,才能产生效果。
不过,还是不完美,有的产品,比如「查询公司信息的工具」,一个人就能用,更偏2B,而一群人一起玩网游,也有协作,但大家不会把它看做2B的产品。貌似,2B还有个「工作需要」的属性。
第三个角度:工作 vs 生活。
2B的产品是生产资料,2C的产品是生活资料。比如,各种2D(to Developer,也是2B的一种特例)的工具,是工程师们吃饭的家伙,生产工具,效率工具。这类产品的用户多为专家,各种后台系统都是,对效率的需要超过了简单易用易上手,后者,就是典型的2C产品,美颜、拍照、社区……
工作是赚钱的,是渠道,是投资,是积累,生活是花钱的,是零售,是消费,是消耗。于是,让我又想到一个角度。
第四个角度:男人 vs 女人
综合以上三个维度,给个奇葩的角度,2B是男人,2C是女人,男人在乎目的与结果,女人在乎过程与感受。如何满足一个男人、女人,应该能给如何做好2B、2C产品有重要启发吧。而近年来,我们发现最受欢迎、有大成就的往往是「中性人」,同时拥有双性的优势。
类似的,2B、2C,没有完美的分类,甚至没有清晰的分类,它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概念,而是一条线的两端。
一端是2大B,接近于做项目,甲方乙方,另一端是典型的C类应用。中间的有2小B,用2C产品的一些方法,为上百万小企业做的钉钉,也有含2B属性的个人工具,比如有道云笔记,再加一点多人协作的元素。
#专栏作家#
苏杰,好产品创始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阿里巴巴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作者,七印部落发起人,期待和同学们一起,用好产品改变世界。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