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要解决时间共享的“势能倾轧”问题
随着“在行”推出“分答”,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再次被频繁讨论。昨天读了Keso的文章后,向他的思考深度致敬。这事促使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碎片串成文字。
“你需我有,那我们交换吧。”老祖宗们早把共享经济这一套植入我们的灵魂/DNA/价值观,你对此熟悉得就像空气一样。专业的人做专门的事,等价(值)交换,提高社会总体生产效率,人类的生活水平便像坐上火箭一般提升。
当下所说的共享经济,与前面提到的没有本质差异,但指代范围不同。是指摆脱“原有监管的背书”,解放个体,同时必然有新的背书产生。以Airbnb为例,住宿不再以某酒店集团的品牌、信誉、财力背书,不再以某国有关部门或协会背书,取而代之的是Airbnb平台本身、房东信息、旅客评价等。以在行为例,行家不再以就职机构或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来背书,取而代之的是在行平台本身、行家自带的光环(例如Title、成功案例、业内口碑、好友评价)、学员评价等。
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空间、物品、金融、美食、医疗、公共资源、知识教育、技能均能共享,各平台发展状况却有很大差异。总体来说,容易界定的“实物共享”发展得比不容易界定的“时间共享”要好,而且越是高价值的时间(不可替代性高),越不容易被界定和共享。
界定有很多纬度,以Airbnb为例,可以是房间大小、床上用品质量好坏、交通便利程度;以专车为例,可以是车子档次、舒适度、司机服务态度等;以“猪八戒”、“在行”为例,可以是完成任务花费时间、积累知识和经验所需的时间等。所有的纬度,最终可以用神奇的一般等价物——钱——来表示。(看,智人多么厉害,对智人有兴趣请移步《人类简史》)
前面说到共享经济必然伴随着新的背书的产生。新的背书体系要建立起稳固地位,需要“势能倾轧”,高价值向低价值倾斜,即需求方得到的价值总和大于供给方提供的价值总和。这种现象在平台建立初期尤其明显。举个例子,以前专车司机的服务质量特别好,还有高管去客串专车司机,用户坐专车获得的价值大于他付出的金钱;再举个例子,在行、专头、极牛等平台最初拉人,也是尽可能找Title响亮履历闪光的大牛,但是这些人的单位时间价值远高于他在平台提供咨询获得的金钱酬劳。“势能倾轧”情况在时间共享平台会更加严重,因为价值的界定比较困难。
经济规律使然,“势能倾轧”情况必定不会长久,最终平台上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会逐渐回归价值对等。一种情况就是出现keso说的职业代替业余,这是以钱为标准来衡量价值。但还会有其它情况,像一份供应多人获益(在行的分答),像供应者除了获得金钱以外,还能获得其它东西来弥补“势能倾轧”受到的损失,比如人脉、比如影响力。在观察到“专头”起初以模仿“在行”为主,但后来越来越注重搞线下的大咖群趴后,更印证了“时间分享”非常需要解决“势能倾轧”问题。而各平台的出路,在于深入了解高质量供应者的需求,帮供应者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我非常不同意Keso把心理咨询归到鸡汤一类,虽然我不知道他说的心理咨询有没有包含临床……
作者:韩晓燕,网易杭州研究院,产品发展部(公众号“用盐有点咸”),用户研究经理
本文由 @韩晓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