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认知盈余创业所需考虑的四个因素
读
认知盈余这个概念的出现对于互联网发展是个鼓励,我相信很多产品都想利用认知盈余这个概念做实践。认知盈余的成功实现对于用户端需要高素质,产品端需要便捷的工具,客观因素中还需要合适的时机,受大环境的影响。
除了前面的这几点外,利用认知盈余创业还可以考量一下以下4个因素:
1)产品所面向的领域是否存在不标准化,例如知乎所面向的知识问答领域,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而且都各有道理;如果一个知识问答网站的所面向的问题是标准化的话,例如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网站,那么很有可能就会面临内容瓶颈的问题;
2)用户的选择没有标准化,例如人们对菜谱的选择会过于主观,因人而异而无法用标准去进行量化;
3)产品的用户群忠诚度和分享意愿足够高,只有用户的忠诚度足够高,他才会有意愿免费贡献内容;
4)产品所解决是一个信息采集很难的问题,例如百科类网站的信息五花八门,仅靠编辑无法完成,需要用户帮忙协作;
5)用户的教育素质够高,不得不承认,对于认知盈余的实现,基于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还是要找教育素质高的群体,一来这个群体的收入相对来讲也会高一些,第二这个群体有内容贡献的可能性大,前者保证了用户时间和精力的充足,而后者则保证了用户自身有内容贡献;
6)用户需求的满足有必要依靠认知盈余实现,例如书中所说的一款医药类应用–同病相怜,用户可以分享治疗经验,对于用药后的效果只有病人亲身体验过才知道,所以当病人想要获得一些治疗方面的知识,只能依靠曾经患过同样病的人分享经验,这样也更有说服力;
7)用户的接受程度高,利用认知盈余可以解决用户需求,但是对于在满足用户的方式上,认知盈余却并不是那么直接简单,常常需要用户花费时间去了解,最典型的就是用户的评论,只有你花费耐心去看过评论之后才会对自己的选择起作用;
8)用户贡献门槛低,除了用户的忠诚度和分享意愿外,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贡献的门槛有多低,在产品层面给用户架设的门槛不能太高,本身就是无酬行为,如果用户的操作成本太高,会极大的降低用户的积极性。认知盈余概念的产品架设了两端的用户,一端是内容的贡献者,一端是信息的接收者,内容的贡献者和接收者又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合,但是产品成功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的质量,也就是内容的贡献者;
其中第1个因素和第4个因素是相互对应的,信息的不规则性会造成组织的困难,这个时候就会寄希望于大众。认知盈余让我想起了众包的概念,如果说众包是一种新兴的产品满足需求的模式,那么认知盈余就为这种产品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专栏作家#
王军超,微信公众号:马虎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片刻产品经理,五年产品人,走在内容社交产品路上,死磕产品设计,喜欢玩各种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欢迎与大家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