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运营出来的
大约一年前就读过周鸿祎写的《好的互联网产品是运营出来的》这篇文章,但是,真正悟到类似的道理,还是有些后知后觉。 这其实可以是前一篇文章的续篇,话题没有那么大,说产品是运营出来的,我觉得有点过,因为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运营不过是其中一个阶段,我觉得不太适合夸大,但确实很重要。都说有些企业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就算“成功”了,但持续做正确事情的企业,却不多。
扯得有点远,其实本文并不想谈太多的社区运营,我只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想说的是,设计师不应该任务接着任务地做新产品,埋头苦干。而是应该清晰知道产品的愿景以及目前的阶段。严格来说,做互联网设计和传统设计,生命周期不一样,设计一个别墅(建筑),也许前期投入很大,真正交付使用之后,设计师后续基本不需要关注。
做互联网产品设计,更像是做城市规划。 再拉回到社区,我有点不太清楚怎么定义互联网上的社区,但在我理解范围里面,目前中文网络里面用户和用户在线交往的场所,多数不是被精心设计过的,起码不是预先预计到的,我经常幻觉一个场景: 如果现实生活中有瞬息移动的特意功能,人可以突然飞似地到达另外一个空间,眼前看到的有可能是一个人头簇拥的菜市场、也有可能是一个情侣相拥的公园,抑或是一个热闹的商场… 这个场景,如果要映射到互联网上,只需要给这次瞬息移动加上一个理由就好了。
而就目前来看,国内很多的运营人员,还仅仅是关注在,怎么让更多的人飞到自己的空间里面,做法有很多,比如请几个跳舞女郎露露大腿,找些皮条客像中关村鼎好门口吆喝拉拽… 长尾的头部确实是如此,但真实的生活告诉我们,三里屯、中关村这样的场所我们一年也许也就去那么几次,而更多的长尾聚集,是小区楼下几个老头扎堆下棋、咖啡馆里几个人围桌聊天、去朋友的家里吃饭叙旧… 目前的中文社区网络里,似乎并不缺乏长尾头部的地标。因为这更容易被设计和规划出来,长尾末端却更难。而一个稳定的社区形成,需要太多的因素。
观察几个不同社区的形成,也许能从这些偶然里面看到一些必然:
1 给什么样的理由让人们飞进来;
2 他能看到什么东西,如何融入进去;
3 交流的质量,以及防止干扰的能力; …
还是有很多地方还需要想得更清楚,如果你有兴趣一起思考这些问题,关注这里。
来源:http://uitony.com/?p=120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