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微博传播引爆点
在我写下这篇博客的几小时前,新浪微博上的一条信息成为热点:公关公司 出公关危机 我们拭目以待如何处理 “我本善良,为什么把我的忍耐当作无能” 。事件本身如何我不感兴趣,但是这条信息何以被引爆,倒是值得分析一番。
我把这个事件的传播路径粗略捋了一遍,有如下结果:
5月19日凌晨1时,女主角在博客上撰文控诉所就职的公关公司,当天下午3时,该博客收到第一个评论,事件开始被小面积关注。
5月19日早7时至下午1时,女主角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与事件有情绪关联的三条信息,在下午5时仅收到两条评论及三次转发,此路径基本中断。
5月19日晚8时,NTI互动总监高胜宁在新浪微博发布了关于该事件的信息并附博客地址,经10次转发7次评论后,路径中断。
5月20日下午3时,迈势广告互动营销总监徐晟发布了关于该事件的信息并附博客地址。下午4时,该信息被我转发。稍后,麦田二次转发了我的信息。传播面开始扩大。下午5时,洪晃三次转发了麦田的信息。之后,该信息开始大面积传播,截止5月21日凌晨1时,总计被转发668次。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结论:
1、话题本身是传播的基本要素。所谓内容为王,如果话题本身没有足够的热点,基本不可能被人关注和传播。这条信息有比较明显的冲突因素在里面(公关公司出公关危机),能够吸引相关人士。
2、传播路径的相关性对于初期传播有决定性作用。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最初的传播者高胜宁、徐晟、我、麦田所从事的工作都与互动营销相关,对类似事件有敏感性。
3、传播路径必须经过关键节点才可能最终引爆。这条信息的关键节点毫无疑问是洪晃,她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数量达到60余万,同时,她的公众影响力也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广度。
4、偶发因素将改变信息传播速度。这个事件的传播路径有几个偶发因素:首先我和徐晟并不认识,但却在新浪微博上互相关注;其次,我在新浪微博上并不活跃,但恰好看到这条信息并主动去了解整个事件;然后,麦田也正好看到我转发的这条信息;更要命的是,洪晃居然也恰好看到并转发了……如无这些偶发因素,这个事件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层层转发,迅速扩散到不同人群,而且我预言很快将有传统媒体加入这次传播接力赛,把事件延伸到网络之外的人群并推波助澜。
传播路径的分析到此为止。对于这个事件本身,我有句忠告:危机公关,示弱者胜。但这次事件中的弱者,似乎更愿意把自己包装得强大无比。由此,输赢基本已定。何解?请看吾友魏武挥美文:《一个危机公关的实例》。
来源:http://lanpicn.blogbus.com/logs/63930874.html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