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之『使用场景』篇
作为一名产品汪,每天不由自主地要观察身边各种人and事儿,比如坐地铁的时候观察大家持手机的方式,有用大拇指和食指夹着的,有用大拇指和中指的,有蹲着的,有坐着的,有倚靠着的….所以,产品汪们别只顾忙着在坐地铁的时间看36kr啊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啊,公众号啊,抬头瞅瞅,或许他们就是你的用户群。
先对“使用场景”(或者叫用户场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使用场景的三个关键因素:对象(用户)、动作(需求)、情景(场景)。
也就是说,使用场景说的是一个关于“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要解决什么”的问题。然而这三者必须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后才能产生一个特定需求下的场景。
正如上文列出的三个对应因素『同学甲』、『回家』、『同学聚会结束』,正常的连词成句是同学甲聚餐结束后要回家,这句话很快会形成一个情景,同学甲走路回家、同学甲给老公打电话来接、同学甲打的回家等,决定她回家方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聚餐地离家的远近、选择回家的方式、是否着急回家等,为什么最后选择滴滴打车呢。
其实我们看到的需求可能就是『用户要回家』,但是一个成功的用户场景能够支持一个需求健康的发展是需要考虑很多关键因素。诸如现在如雨后春笋般的O2O各种疯长,有的坚强的活下来了,有的则销声匿迹了。
使用场景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宏观的使用场景,当然这样讲可能不太专业,但是比较容易理解一点,那就是用户在什么样的需求下使用这个产品。比如设计一款打蛋器,我们需要考虑主要用户群是谁,打蛋器要解决或者突破的问题是什么,在什么场合使用,那么所建立的用户场景可能就是厨房里的主妇做午餐的情景。
微观的使用场景,则是在上述宏观场景大前提下,具体的使用细节,比如用完打蛋器后放置的情景,或者用户使用时的握持力度和角度等。
其实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的,产品是为那类人解决什么问题可视为宏观场景,用户具体的搜索和浏览等场景为微观场景。宏观使用场景解决的是服务上的用户体验,微观的使用场景则体现的是一个产品细节上的交互体验。好的用户体验是能够在产品的宏观使用场景与微观使用场景都做到体贴而不叨扰,提醒而不打扰。
当我们在分析产品时,我们在分析什么?看到很多产品体验报告,一上来就谈信息架构,画原型,吐槽产品的交互,逻辑等。试问,体验报告是写给谁看的,我的理解是写给别人的,让别人从不知道这个产品到了解,然后知道这个产品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点等,所以,在分析产品之前,先对产品的宏观使用场景与微观使用场景做个简单的人物角色建模与使用场景建模,让别人先对这个产品是什么,怎么用有个初步的了解。
情景的两个关键点:时间与空间。
为什么说情景有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呢?
10年前,我们也有打车的需求,为什么那时候没人开发个APP出来满足用户叫车的需求呢?好吧,这个问题有点弱,也许大家会说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嘞,APP个鬼啊。
今天,在大沙漠上走失,你突然想到用滴滴打车叫个车吧,会有车来吗?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合适的情景需要合适的时间与空间允许。比如现在很多APP对顶部搜索栏的设置就十分巧妙,随着用户使用的时间推移,刚打开APP时,搜索栏是可见的,当滑动的时候搜索栏自动隐藏,原因就是根据用户使用时间的推移预判了用户在使用时的情景,停止滑动可能要进行搜索,滑到时则不会搜索,针对此场景的预判做相应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完美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对于使用场景,可能还涉及到关于人物角色建模与场景建模,其目的是就是让设计团队在产品未上线之前熟悉用户的使用流程,更彻底的了解用户需求。因为我们是为用户设计的,所以非常重要的是必须理解并形象化用户之间、用户、社会和物理环境之间,以及用户和我们希望设计的产品之间的一些显著特征。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我们在满足了最重要的个体的需求的同时,不会损害那些次重要的个体需求。
#专栏作家#
Zander,微信公共号:ZANDERUI,简书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自定义交互设计狮,伪极客。我不是产品经理,只是一个产品的观察者。欢迎各路HR勾搭,不甚欢喜。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