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过于“智能” 你以为没坑吗?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有许多人总在为系统升级所消逝的流量惋惜,为寻找Wi-Fi升级东奔西跑,目的只是让手机超出本能的完美。而每次的刷机都会人心惊胆战,对于手机中的各类垃圾应用也是令人苦恼不已,手机预装一直在风口浪尖上行走。
在刷机领域,被刷机友们满山满眼的评论铺天盖地,聚焦点正是:预装软件!可这会是什么坑?
引用《手机遭遇APP绑架:ROM助手帮您解忧》中作者的观点: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控制软件数量,把关预装软件质量,切实从用户使用体验出发,对手机预装的软件功能,使用设置等进行说明,让用户真正明白自己在用什么。事实上,厂商即便偷偷在线下搞预装,用户也可以通过此类工具将其删除,其实这并不是个问题。手机预装软件一度是应用软件获取大量用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常来讲,预装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更容易上手智能手机,给用户带来便利,应用而应用的差异则可以帮助安卓手机厂商提升终端的差异化,同时增加卖点,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还能帮助开发者批量获取用户,盘点一下,这对于手机厂商,软件开发者以及用户来说,本是互利共赢的初衷,但是为何不如我们所想呢?
手机预装软件搞来的局势
许多人应该会知道,预装一度是线下渠道中的翘楚,但安装的软件由于不知名,或安装量过多的的原因,不管是工信部还是3.15,严查线下预装的力度日益加强。用户对于无法卸载预装软件也是不断抱怨,且手机预装软件实际上是被动的获取用户的手段。而无论是厂商预装还是刷机预装,每一次手机分销都会可能产生新的预装,预装的同时会把之前的预装覆盖。
我认识的一位开发者曾说,在和厂商合作预装的过程中,开发者处于弱势,厂商往往会高姿态选择与哪些应用合作,一般都是谁付费高就会成为厂商选择的标准之一,而在随后的刷机预装中,各类预装软件都有可能面临前功尽弃被卸载的局势。换句话来说,在预装过程中,刷机应用通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应用与终端用户的性质不匹配,像一些不出名的应用,用户对其并不喜欢,预装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
你不能不知道的预装猫腻
手机预装软件这条路实际上已经越来越难走,首先如果想和打手机厂商谈应用预装,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门槛,比如:想要与三星搞起预装合作,决定权在于韩国总部,需要与韩国总部建立联系。
其次,一般大的手机厂商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减少预装软件,保持手机的纯净度,部分国产手机也在强化个体品牌,开始有意识的减少预装软件,像魅族,小米,步步高等。
实际上,预装软件会打扰用户,会给用户带来一个并不需要的选择,所以面对那些非大众,且优势不明确的软件应用,其实让用户自行通过ROM助手这类工具选择性的进行预装或精简会更为妥帖一些。
然而在市场推广中,有一种“暗黑”的软件推广方式,叫做“静默渠道”,这种软件推广方式并不合法,它主要与手机厂家深度合作,将留有“后门”的软件内置在出厂手机中,通过后门远程控制这些应用,在后台偷偷下载安装其它程序,不需要用户确认就直接安装,让人防不胜防,需要用户通过上述工具查看所有应用才能知晓。
抛开所有,不管是预装坑,还是什么坑,我曾在一项初级用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用户对于手机的使用,软件的应用及功能了如指掌,对自己需要什么软件都有明确需求,而许多人对手机中不需要的软件应用难以容忍,而市场中那些像ROM助手等一系列工具,通过内置,精简等工具来迎合不同用户的多样需求,既满足用户,又可以防止把用户不想要的软件硬塞给他的情况出现,也让开发者与厂商达到软件预装和软件推广的平衡。
本文为作者琪琪原创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