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交网络现状调查
小编按:Global Web Index近期发布社交网络现状调查,阐述了常用社交app在过去几个月的用户分布、活跃度等情况;其中Snapchat的增速领跑移动端所有App, Facebook 将 IM 功能从主应用中剥离出来之后,Facebook Messenger 正成为Facebook 新的增长点,增速紧随其后,以下是一些关键数据。
Global Web Index 刚刚发布了最新的社交网络研究报告,以下是一些关键数据:
在过去的 6 个月间,Tumblr 的活跃用户数已经增长了 120%,超过 Instagram 成为增长最快的社交平台。同期 Instagram 的活跃用户增长率只有 64%,甚至低于 Pinterest 的 111%,排在社交产品第三位。Facebook的活跃用户增长率仅为2%。不过,所有社交网络在Q2 和Q3期间用户活跃度均有所增加,这是因为举行世界杯的缘故。
从总用户数的增长来看,排名第一的则是 Pinterest,过去 6 个月其用户基数扩大了 57%,Tumblr 以 45% 排第二,Facebook 仅增长了约 6%。Instagram, LinkedIn, Twitter, YouTube 甚至 Google+ 都比 Facebook 增速快。
视线转向移动端,Snapchat 正以 56% 的半年增长率领跑所有 App。有意思的是 Facebook Messenger 和 Instagram 紧随其后。这不仅意味着Facebook Messenger 正成为Facebook 新的增长点,还表明 Facebook 将 IM 功能从主应用中剥离出来,强推 Facebook Messenger 的做法的确起了作用。
Tumblr 和 Instagram 70% 的用户群年龄介于 16-34 岁之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Facebook,其25%的活跃用户年龄都在45岁以上;
YouTube 的访问率是最高的:85% 的用户每月都会都会登录 YouTube。
Facebook 目前面临三大危机:英美两国超过一半的用户表示,他们打开 Facebook 的频率比从前低了;今年,在所有社交网络中,出现16-24岁用户活跃度下降的只有Facebook一家;Facebook 的用户参与度下降,自 2013 年初起,用户分享照片和发送消息的操作减少了 20%。
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和平板登录社交网络,这一比例已上升到 40%。16-34 岁的人群中,在移动端登录社交网络的比率已超过 50%,这一现象在正处于网络发展期的国家更为常见。
VPN 和Proxy 服务器已成为人们登录社交网络的重要入口,在中国,约有 9000 万人称会通过 VPN 登录被限制的社交网络。
在中国,主流的社交网络仍然是QQ空间、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重要的启示:
人们曾认为一个全新社交 App 的兴起会加速既有社交 App 的衰败,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人们会倾向于将其作为现有社交 App 的补充,multi-networking(多社交网络)并存已成趋势。
移动设备正迅速崛起为人们进行社交行为的首选工具。
社交网络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普及,在网络不发达国家国家,人们拥抱社交软件的热情更高。
VPN 的使用率之高对社交 App 和用户来说是双方面的损失。社交App可能会基于服务器的所在地对用户做出错误的定位,同时,这些用户的数目会被低估,从而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和投入。
社交行为正日趋分化,人们登录不同的平台以满足不同方面的社交需求。像 Instagram、Pinterest 和 Tumblr 此类小众 App 正变得日益主流,而像 Facebook 活跃度反而在降低。对品牌商来说,只在某一个社交网络上露脸显然已远远不够;此外,能否抓住精准垂直的用户也变得至关重要(比如通过 Snapchat 接触青少年)。人们正从大而全的社交网站转向满足单点需求的社交 App。
来自:36氪;作者:Nicholas;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