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与“专家”说开去
先复习一下,我们知道每个产品都会面向多种多样的用户,只不过有主次之分。有一种很常用、也很好用的用户分类方法,就是“按照用户对产品的熟悉程度,把他们分为新手、专家和中间用户”。
我们只看反差明显的一头一尾,新手和专家的需求差异肯定很大(中间用户介于两者之间)。那么,在这个维度上,识别出你的产品,最核心的用户是哪一群,就很重要。
新手要的是简单易用易上手,他们是不看说明书,直接上手,用不来就很懊恼,放弃产品的人。
专家要的是高效可靠可操控,他们不仅会看说明书,而且会泡论坛、查攻略,是乐于接受挑战的人。
典型的,核心用户是新手的产品,是那种用户量很大的大众产品,比如公众设施(电梯、公厕、垃圾桶……)、普通家用电器(电视、冰箱、洗衣机);任何领域的专家总是少数,核心用户是专家的产品,往往用户量很小,比如专业仪器(医院里的、工厂里的),乐器,专业级数码设备。
举个例子,数码相机,傻瓜卡片机与高端单反。
产品本身,前者按键很少,轻薄美丽对用户友好,你只要按快门即可,用户希望记录美好瞬间;后者机身有一堆按钮,傻大黑,你需要自己设置,才能拍出高质量的“大片”。
营销渠道,前者通过电视、户外灯箱……触达大众(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真正的奢侈品不做电视广告,或者说,电视上能看到广告的东西,都不会是什么太好的东西);后者通过专业论坛、杂志、展会……触达专业玩家。
广告内容,前者通常展现一家人、朋友间其乐融融的画面;后者要告诉你IOS12800可用,要给你看各种样张。
……
说说“向下兼容”,如果你拿到Canon的1D,调到自动挡,直接按快门也能拍,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看到一些互联网、软件产品,往往也采取这样的做法,上手很容易,但也有很多隐藏功能,比如叫“高级设置”。
当然,随着时间变化,一个产品的核心用户也会变化,比如从新手变为专家,也许,这是iOS为什么先拟物化,后扁平化,的理由之一。又如,从专家变为新手,好比汽车,自动挡相对于手动挡的比例越来越高,好比路由器,厂家们也体会到了,所以设置变得越来越傻瓜、友好。
移动互联时代,随着各种碎片化,“浅尝辄止”,意味着用户成为专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个人觉得,各种产品对新手的友好越来越重要,各种简洁明了。这事儿不能想太深,总觉得人类被搞得越来越浅薄了,我们在逐步的把控制权移交给机器、算法,移交给……设计产品的……产品经理?
也好。
转自苏杰博客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