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伟大的团队,只有伟大的习惯
本文作者Charlie O‘Donnell,著名VC,曾为First Round Capital和Union Square Ventures工作,后为Brooklyn Bridge Ventures的创始人之一。
有一些投资者会很幸运。他们投资一个公司,那个公司原本有个不错的 idea,几经周折发现行不通的时候,公司却意外的转型成功了,结果就是无心栽柳,却收获不菲。
事后,投资者会告诉你,他们知道他们所支持的是一个伟大的团队,而团队是投资的关键。他们靠的不是运气。
而现实中,很多所谓“伟大的团队”却常常惹出麻烦,他们很难实际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所以,伟大是与生俱来的?有人天生就适合做一个创业者?
那么,为什么不是所有具备“伟大”的创业素质的人,都会取得成功?从来也没有一个测试,可以让你去评估那些第一次创业的人,看看他们的创业实力,看看他们是否有能力去运营一个公司。
我们错误的把竞争力和野心作为管理创业公司的基本素质。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创业者常常会陷入困境,因为投资者的眼光并不是常常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独到。
Adam D‘Augelli,True Ventures 的投资经理,非常聪明。他向我提到过:好的创业者们会给投资者提供具体的数据和指标,而不是故事。我深以为然。但是观察指标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但任何人都可以逐渐习惯这件事。
知道你的指标在哪里,并且根据它来指导你的工作,这是一种坚持。坚持这件事本身就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你是不是在创造机会,让对的人加入你的公司?你是不是在创造流程,让他们之间可以顺畅的沟通并且顺利的执行?团队之所以为团队,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个个体的集合。
我所合作过的好的创业者都有好的习惯,他们也让自己公司创造出好的习惯。他们做所有事情都有一个一贯的方法,包括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成功的关键,没有人天生就会知道一切。
我喜欢好的创业者们的这种习惯模型,因为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到他们的决心和坚持。这让成为“伟大”的创业者这件事,变得不再遥远。
习惯与文化相同。文化也不是公司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系列的习惯和做法。它来自于人们有意识的选择。它是从管理者那里传播开来的,可能来自公共也可能是私下的场合,它是对价值、沟通和互相尊重的强调。文化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是一种习惯的演变。
我自己的跑步经历与此非常相似。
年轻的时候,人的身体的运动能力来自于发育的随机性,有的人可能碰巧出生的早些,于是比他的同学年长将近一岁,这时候他会显得特别有运动天赋。但是过段时间,他的这些优势消失了,大家的运动能力趋于平均了。可能某些人在年轻时跑步能力在业余水平里算很强的,但是年纪大了之后,更多的是饮食和锻炼在起作用,它们比与生具有的基因更起作用。我说的不是那些 top 1% 的人,但是我自己在这些年,经常在比赛里取得 top 5% 的成绩,而我小时候,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成绩。这只是因为,我比很多和我同龄的人(30 多岁),更能坚持罢了,但这也是我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所以,伟大就是一种习惯性的练习,任何人都可以达到。我喜欢这样。
来源:36Kr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