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到社交到服务,课程格子的未来方向
小编按:课程格子近日上线了最新的5.0版本,正式开放BBS功能,支持扫描同学二维码直接添加课程。课程格子从1.0到5.0版本的演进是逐步开放和社交化的过程,从单纯的工具型产品转变成黏度更高的社交产品。从工具到社交到服务,课程格子的下一步应该是校园版58同城。
面向校园的产品周期性都比较明显,几乎每学期开学,一些课表和学生社区产品都不免有一些大的营销和迭代。这个月早些时候,又一波倒霉孩子汹汹涌进了大学校园,等待他们的,是一批创业公司饥渴而贪婪的眼神。
最近,大学生课表应用课程格子完成了一次大版本的迭代(iOS/Android)。新版本中,除了按 iOS 设计规范重新设计的 UI 外,原本的插件系统(用户可以定制化地给自己插装一些小功能),也被一个精简后的校园界面取代,在用户引导上变得更加清晰。最有意思的,是课程格子之前上线的校园 BBS 模块,已经允许用户自由申请创建版块,抢现有版块的版主,以及进行版块的个性化订阅(基于 html5)。
前两天和一家创业公司交流,被灌输了一个有趣的迭代观:做社区产品,一开始要先用最基础的功能让大家玩起来,同时话题粒度不能打得太细(需求密度问题)。当用户把一个功能点吃透后,你再去迭代下一个功能,这样才不会让用户感到茫然难以上手。我们看课程格子的 BBS,从全国版迭代到校内版,从校内版迭代到更细化的话题版块,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个性化订阅——整体保持了一个比较谨慎的节奏,可以看出格子团队的克制。另外格子 BBS 正在越做越细分,或许意味着用户基数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可观的水准?虽然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没向我透露详细数据,但表示该产品目前有一半的流量都由 BBS 支撑。
曾经我对课程格子从工具到社交的下一步感到困惑。做社区吧,早期看起来只是 PC 端 BBS 的平移,做社交吧,难不成要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对此,李天放向我表示,课程格子的未来还是在校园 O2O 服务上。
目前在格子 BBS 中,交易、兼职等硬性需求的占比已经达到约 30%(剩下 70%,娱乐占主导),如何将这些服务需求有效引导出来?一个小小的尝试是,课程格子正在跟一些企业展开兼职联运,以把控兼职版块的内容质量。格子同时还推出了社团联盟,提供一款 O2O 工具让社员招新、运营、活动发布可以更便利地实现——说到底,是把校园内的一些碎片化需求聚合起来,变成一个校园版 58 同城。
这需要很多落地运营的工作。课程格子的线下运营机制也像产品一样在迭代。据李天放透露,他们最初的校园大使体系 copy 了人人网,措施上包括让校园大使与团队一起工作,以及职位推荐等等。现在他们则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让大使区分身份(数据挖掘者、推广者、内容管理者),并且尽量让大使有自己的积累,辅助他们自建俱乐部和商业平台等。
谈到目前校园产品的竞争环境,天放表示他们幸运地享有了两年人口红利,能以比较低的成本快速积累上千万用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现在增长红利期已经过去,连人人网做的课表产品获客都很难。下一波红利将来自更深度的 O2O 发展,这里服务端的技术会越来越重要,下一轮大家拼的就是运营 + 后台技术团队,轻产品,重服务。
当然大家也不至于悲观,天放同时透露了一个情况:眼下课程格子 + 超级课程表两款产品,虽然在安装量上基本覆盖了全体大学生,但从活跃来看可能只覆盖了十分之一,还有很大的可挖掘市场。连人人网,现在也在提“回归校园”的概念。
来源:36氪,作者: 沈超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