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微信与whatApp
驳月光博客“WhatsApp比微信好在哪里?”
通讯还是社交
月光博客一文第一点强调Whatsapp的核心是通讯工具,倾向于“免费短信”应用,弱化社交,相比而言,微信的核心则是社交工具。单从功能上来看,很容易看出WhatApp是一款完全替代手机短信功能的产品。无其他复杂功能,专注于把“短信”这个功能做好,所有能够沟通的对象就是自己手机上面的通讯录朋友,只是在原有手机短信功能上添加了能发视频、音频、地理位子的附加功能。注册流程也是值得一提的,只用输入一次手机号,无需输入密码,短信验证码,整个过程就结束了,使用无需登录,让人感觉不到是一款平常的APP,更像是手机系统里原有的短信功能。可以说是极致简约。
引用月光博客原文“WhatsApp的大部分功能微信都有,但微信的大部分功能WhatsApp却没有,从功能上看,微信大,WhatsApp小。”说的没有错,但仅仅凭这点就认为“微信那样臃肿、庞大和缓慢”,结论未免草率。WhatApp客户端大小16.92M,微信客户端22.78M,单纯看客户端大小而言微信确实要比WhatApp大一点,但就如今的手机运行速度而言,笔者根本感觉不到运行快慢的差异。
从功能上来讲,微信可以说占据了QQ庞大用户的优势,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QQ号来注册使用。其他功能如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号等是WhatApp没有的,拥有这些功能不等同于臃肿。从用户体验上来讲,我觉得是功能过多造成用户使用体验差才叫臃肿。而微信的设计最人性化一点是当你不使用这些功能时它绝对不会打扰到你或是你的使用体验变差。如果你愿意它就是WhatApp,并且使用体验上并无太大差异。
再来看一看微信这些功能,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仅是要满足过去短信方式沟通的需求,也会有交友需求,分享需求,获取资讯的需求,微信的这些功能能够满足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人们提出不同需求。而且这些都是你需要用它时它就在那,你不需要时也不会打扰到你。
可以把WhatApp定位为通讯工具,但把微信单纯的定位为社交工具并不妥,朋友圈,摇一摇功能满足社交需求,公众号则是服务窗口,信息窗口,微信支付又是支付工具,这些是根据人的需求来自由使用,当用户没有添加任何公众号,只喜欢发朋友圈时,微信就是他的社交工具,一个天天从公众号上看最新资讯,微信就是他获取资讯的工具。天天使用微信来支付的人,它就是支付工具。
WhatApp是设计者设计它时就已经定位为通讯产品,微信是想连接一切的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不应该单纯的给他定位。社交只是它的一个属性,应该是由他的使用者来给它定位。
商业模式
WhatApp之前是一款收费产品,而现在是第一年免费,第二年才开始收费,相比而言微信从一开始就是免费使用。微信走的是基础服务“免费”,而“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用最近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互联网大佬周鸿伟不就是用这样的免费模式让奇虎 360创出一片天的吗。Facebook以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hatsApp当然不是看它目前的盈利能力,防御性收购而已,在众多免费通讯产品的冲击下过段时间将它彻底免费我想是也必然结果。
总结
WhatApp虽然是一款极致简约的好产品,并且凭借这一特点使它大获成功,但是并不能以此推断相比较而言功能丰富的微信则不是一款好的产品。WhatApp替代不了微信,而微信连接一切的模式能否走通还需时间来验证。但笔者相信只要是给用户带来价值并且用户体验上优秀的产品一定是好产品。
本文为作者许啸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