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90后三代手游玩家的众生相
关于新老三代玩家在手游领域的分析研究,如今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特别是处在这个新闻过两天就out、手机一年一换的时代,70后大多已事业有成,80后已成为社会建设与消费的主力,而日渐成熟的90后也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手游矩阵为此在本期给大家带来70后、80后、90后三代玩家在手游领域的众生相。
-
固执的70后
作为最早一批接触互联网的人,非常注重网络社交关系,至今拥有7-10年历史的游戏公会,其核心主力也是70后占绝对比例。这些70后玩家更在意和朋友一起玩游戏的互动体验,而不是游戏本身。大多端游IP改编的手游产品往往是最吸引他们的类型,因为这类游戏更能与老友一起寻找共同话题和追忆青春。
时代的特征注定了70后是中国游戏开创性的一代人,从最初的大R土豪玩家到游戏行业开荒者,80后、90后的玩家都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初次接触游戏并成长起来的。如今的70后玩家大多已事业有所成就,因为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缘故,他们有权利“让游戏来适应我”,而非“我去适应游戏”。所以对游戏的选择和偏好,他们大都呈现出固执的一面,很少随大流而行。
-
挑剔的80后
实际上,真正将“怀旧”折腾成文化潮流的是刚刚迈入中年的80后们,而随后产生的蝴蝶效应则是今年搞得如火如荼的“手游IP”。终于在舆论压力下“媳妇熬成婆”的我们,除了将躺枪挨骂的大旗传递给90后之外,也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回忆经历塑造成文化符号。
在2014年的玩家数据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有趣的数据:
玩家热衷的游戏个数却始终保持稳定,其中半数玩家只热衷单一款游戏;
手游付费用户的大头如今正在向30岁以上群体转移;
这部分玩家对手游的忠诚度很低,但却是最能影响用户口碑导向的群体。
综合这些数据,一张最令厂商头疼的80后玩家画像就形成了。本身这群用户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日常娱乐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那么占用碎片化时间,需要花钱才能玩下去的手机重度游戏自然成为首选。暂时来看90后玩家并非是手游付费用户的主流,因为80后的怪蜀黍怪阿姨们有更多可支配的资金。
-
任性的90后
90后玩家当然也有其特有的价值,据2014年上半年调查显示:中国每个月手游市场规模已达10元亿以上,一半以上贡献来自“三低”用户(收入低、文化低、年龄低),其中90后用户贡献占比也不小,往往占据花数十元或数百元的小R群体大多数。从数据和现象案例中可以得知,90后用户对手游乃至整个游戏系列的忠诚度很高,他们倾向于为一款手游持久付费,而这些消费是建立在对游戏的喜爱的基础之上。
相比80后选择手游可能是被IP的文化符号所吸引,而因游戏内容选择付费或离开;90后花钱则更多是出于对风格、题材乃至个别人物角色的喜爱,消费倾向更情感化。这对已经在社会上滚了几圈,三观已经非常现实功利的70后、80后而言却是非常难以理解。
不可否认的是,手游玩家的年龄层差距越来越小。老中青三代玩家们除了付费能力间的差距,都在被手游洗过一轮之后,重新对手游产品有了共同的新认识。对游戏产 品和类别的喜好、挑剔还是忠实,都开始向有创新的、可玩性高的、游戏体验更好的手游产品靠拢。就像端游十多年来出现过的传奇、梦幻、WOW、LOL等国民级游戏,只要好玩自然就不会存在用户是90后还是是00后的区别了。
原文来自:APPYING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