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背后的逻辑:情感化
通常我们认为产品是冷冰冰的,给物质化的东西赋予情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优秀的产品背后,设计者一定会从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创造产品。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感性心理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物质需求,人的需求正向着情感互动层面的方向发展,想抓住消费者的心就必须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
本能驱动
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产品上时,极易产生好坏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情感设计的第一原则是:一定要好看,美,吸引人!符合人类的本能的需求。一款在设计上没有美感的产品,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了。比如这个叫做「乳沟跳跃者」的挂坠,如果宣传图只是简单的产品照,可能效果一般,但是利用美女来做宣传,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估计会有人盯着这幅图看很久。
情感化设计用两个潜在的维度来描述所有的情绪或情感状态,价值(value)和唤醒度(arousal)。
价值是指判断事物的好坏,我们一般根据事物是否令我们感到开心来形成这些有意识的判断。唤醒度是指身体、大脑或特定行为的无意识激活。人们使用焦虑(anxiety)对无聊(boredom)的水平来定义它;我们可以通过心跳速率、呼吸、血压和皮肤电来测量它。
简单点说,你可以将唤醒度看作是刺激的程度。上图就是利用人类无意识的生理刺激来起到抓人眼球的效果,话说回来估计现在有人还在盯着看吧。
所以在设计产品时不妨选择更大尺寸的图片和更明亮的颜色,力求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眼球。有了关注度才能继续进行之后的步骤,不过一些设计师在设计时只顾设计,没有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也值得注意。
行为体验
在产品设计中,丰富优秀的功能和良好的交互体验,更能让人产生使用欲望。对于功能性的产品来说,更加看重效能,简单点说就是实用。能否高效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是衡量一款产品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我们称之为以人为本。
价值维度会影响我们是趋近(即愉悦)还是回避(即痛苦)某一物体,而唤醒纬度会影响我们做事情的动机。优秀的设计一定是能给人们带来便利的,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这样能进一步刺激消费者来使用你的产品。当然,也有一些人用一些产品故意让人产生负面的情绪,以此来获得关注度,博眼球,例如郭美美利用负面新闻炒作,恒源祥那个重复十二遍「恒源祥」的广告。但就长远来看,这样对与产品和品牌的伤害极大,得不偿失。
精神层面
可以通过呈现一个与用户人格类似的视觉人格来吸引用户。我们会被那些我们喜欢或者与我们精神追求类似的事物所吸引。
尽管人类的人格特质是复杂的,心理学家将产品人格划分为少量的具有类似特点的类别。它们将准备赋予产品、电脑和界面的人格划分为两个主要的维度:支配对顺从(dominant vs. submissive),友好对不友好(friendly vs.unfriendly)。
如果一个产品让你觉得生活更便利,生活水平提高,长此以往,对产品产生依赖就变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比如洗衣机,比如空调,比如手机,比如 Wi-Fi……因为对产品的依赖进而认可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就说得通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认同,对那些公司来说,叫做树立品牌,粉丝培养。
这个你可能刚刚知道的名词,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存在于你每天都在用到,却没有注意到的产品里。
SOURCE:知乎专栏-笔戈科技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