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如何跟上快速迭代的开发节奏
我不是用研,但是和我们公司的用研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他说“这就好比是要质量还是要速度的问题嘛,太难平衡了”。但是后来我们想想那也就是一时的吐槽,其实用研和快速迭代本身是没有矛盾的,只不过是现在的一些用研方法已经不适合流行的快速迭代环境了,用研思路需要更新!
我们团队(或者整个猎豹移动)都是以快速迭代闻名的,重要产品几乎一周一个版本,很多周一发出的迭代计划,周四之前就要测试好上线,周末之前就要看到反馈并且准备到下周的汇报中。这样的速度别说是用研了,连设计师作图都很难跟上。
但是我们发现没有用研不行,没有用研就好比我们在做一个低头不看方向盲头奔跑的人,没有用研我们就没办法了解除了数据直观反馈以外的其他改进是否有效果,所以我们经过长期的摸索就学会了把用研“互联网化”:
1,最重要的就是把用研变成一个常态的事情
团队每一个成员都要接触用户,经常接触。泡论坛和QQ群是家常便饭了,每周都要邀请一位用户做用户访谈。原本为了某个用研计划开展的那种集中几百人的访谈被分到了平时每个人互相帮忙做,至于质量当然无法完全保证,但是一个问题能把握到大概也是可以的。
这种氛围下仍然需要一位懂用研的同学带领大家,主要目的是协调大家一同参与,作为咨询者和领导者发起和把控整件事情,而不需要他万事都亲自去办。因为他的经验和帮助,我们可以把用研结果保持在可用的层面上,至少主要目标能够解决,至于那些精细的用研报告或者更详细的分支问题一般都省去了。另外这样还能训练大家的用户感觉,在一些普遍或者不那么重要的问题上因为长期的训练大家都心中都自有谱子,而不是专业的人更专业,不专业的人只能干等着。
2,更前置的开展用研活动
产品的快速迭代其实更多是指加快产品的开发节奏,不要因为走错路而浪费了耗时最长的开发资源。但是研究的工作一直不会停,而且说实话如果研究能够提前发现结果也比产品开发出来要划算的多。
我们UE团队有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很长远的问题,比如一些用户痛点在当前并不是最紧急的,但是随着产品逐渐完善我们一定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就会提前开展用研工作。因为对浏览器的经验,我们会把整个产品的发展当做一颗大树,在开发搭建主干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探索分支了,等开发分支的时候我们再来探索主干如何升级,始终保持比产品团队还要快一个步调。
然后我们还会维护用户体验地图,就是对产品的某一方面保持长期的观察和评估,虽然不会做那么高大上的展示,但是大家心中都会对某个流程的体验问题是非常有谱的。当这些准备都完成之后,我们就会把重要且有解决方案的问题用快速迭代的方法尽快丢在线上实践,其他相对重要但是还有疑问的问题就要做用研。
这种情况下用研的方法很多,一种就是和传统一样,访谈和问卷照样做,虽然时间长但是我们一时半会也不会着急开发到这一块,只要保证合适的时间能够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就是告诉大家最近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比如收集用户反馈和与用户聊得时候多深入挖掘一下。另外我们的用户反馈在平时就都有收集,所以我们会把以前相关的反馈都拿出来认为分析原文和挖掘场景。
<前置设计的核心>
最后重申一下我不是用研,只是小交互,可能说到的和专业的用研方法还是有区别。但是我想提出的是我们在快速迭代下把用户体验设计变成更简单,更普遍,更前置的思路,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者@可风 ;via:盒子ui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