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国两大打车应用如何掐架?
当中国的滴滴、快的再也没办法继续疯狂烧钱,不再对的士司机补贴之时,国外 Uber 和 Lyft 的竞争正变得疯狂。
8 月 11 日,CNNMoney 称收到 Lyft 提供的数据,Uber 使用“肮脏”的竞争手段,让员工不断往 Lyft 下订单,然后又取消订单——自去年 10 月以来,这样的行为已经累计发生了 5560 次。
Lyft 还统计到,美国境内一共有 177 名 Uber 员工做过这种“敲门然后跑掉”的行为。经过 7 名 Lyft 司机的指认,1 名 Lyft 会员从 5 月 26 日到 6 月 10 日,一共取消了 300 个订单,而这名会员的电话号码,与其它 21 个账户相关联,一共取消了 1526 个订单。
如果这是真的,从去年 10 月份,到今年 8 月份,这 13 个月内,Uber 平均每日向竞争对手下 14 单虚假订单。Lyft 称,这些虚假订单浪费了司机的时间,又增加了汽油的费用。
最重要的是,Uber 的“黑手”会影响司机们对 Lyft 的观感。拼车服务其实就是中介平台,它必须讨好司机与乘客两方。没有司机,就没有车源,无法为乘客提供服务;乘客数量不够庞大,也无法让司机拥有足够的订单。——但实际上,讨好司机或许会更加重要,因为这关乎拼车应用的服务质量,以及乘客打车的机会。
总之,Uber、Lyft 和国内的滴滴、快的一样,都是强运营的产品。不同的是,Uber 的司机是专业的司机,而 Lyft 的司机则来自普通的私家车车主。根据 TechCrunch 报道,双方都提供质量很高的乘车服务,不过 Lyft 的车主更喜欢跟乘客交谈,交谈的话题也不局限于天气,显得更加亲和。
文中一句总结 Uber 和 Lyft 服务体验的差异:“Uber 让司机变得友善,而 Lyft 则让友善的人来当司机。”不过,在 Quora 上,也有人说当他想要一段安静的路程时,受不了 Lyft 喋喋不休的风格。
Lyft 出现之后,Uber 在美国市场就受到非常强力的挑战。Uber 除了提供高端的租车服务外,还提供名为 UberX 的低端租车服务,是订单的主要来源之一。而 UberX 的司机则来自那些非职业的司机——所以,以“拼车”为切入点的 Lyft 相当于抢了 UberX 的司机源。
去年 12 月 Gawker 曝光了 Uber 的营收情况以及订单量,基本上每周收入为 2000 万美元,而后 Lyft 的联合创始人约翰·齐默尔(John Zimmer)对 TechCrunch 说,Lyft 的营收增长率是 Uber 的 20 倍——虽然当时 Uber 是 Lyft 的十倍大小,但营收增长率来看,Lyft 或许有赶上来的可能。
目前,关于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营收都没有非常明确的数字。但从双方的针锋相对的动作来看,他们的竞争愈加激烈。在 Lyft 痛斥对手“肮脏”外,两家公司此前还几乎同一时间上线了类似的拼车服务 UberPool 和 LyftLine。一周前,CNNMoney 的报道还指出,Uber 曾发短信警告司机,不能同时使用两家汽车服务。
去年,Uber 融资 3.6 亿美元,估值 182 亿美元;今年,Lyft 融资 2.5 亿美元,估值超 7 亿。
作者:陈一斌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