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造的是社群经济,还是粉丝经济?
做粉丝经济对主事者要求高,做社群经济则考验长期的运营能力,都是一门生意。
“社群”这个词一下子火了起来,很多人都喜欢用这两个字,听上去和“社区”似有不同,但老实讲其实是一回事。“社群”这个词最早是在台湾被广泛使用,相对于大陆地区使用的“社区”,意思基本一致。
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的确是两码事。正如罗振宇将罗辑思维带出来独自创业时所说:我这个是社群经济,而不是粉丝经济。但在我看来,至少到目前,罗辑思维不是社群经济,依然是粉丝经济。两者的区别在于:社群是一个两两相交的网状关系,用户满足/服务用户,而粉丝经济则是以某个点为中心,所有人围绕这个中心活动的明星式经济。社群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我运作,但粉丝经济不会。
建立社群经济其实很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BBS事实上就是一种社群经济——嗯,别一听到“社群”就觉得这两个字高大上得不得了,其实就是“社区”——SNS也是一种社群经济。但大多数BBS和SNS都没落了,只有少量还在运作中。我的视野里,早期玩社群玩得极好的乃是豆瓣。不过,一开始豆瓣是很有些“粉丝经济”的感觉的,创始人杨勃在刚刚萌芽的豆瓣中威望极高。后来杨勃自己主动慢慢退居幕后,以至于到了2010年,很多新豆瓣用户压根不晓得杨勃是谁。
豆瓣是相当不错的社群,它拥有数量相当庞大的小组,但要说到“社群经济”,还为时过早。豆瓣的商业化道路并不怎么顺畅,移动端更是犯了不少错误,至今它还迷茫在移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里。另外一个社群近年来开始崛起,那就是知乎。知乎在“社群”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也相当不错,最近据说融到2000万美元,但要说“经济”二字,委实还远了些。
另外一个非常老牌的社群——这个东西实在是既社区又有一堆一堆的群——百度贴吧,最近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称要大规模推进企业官方平台,以帮助贴吧这个百度非常成功但又不赚钱的产品踏上商业之路。借助百度的搜索市场份额,百度贴吧大概是中国最大的社群了,一度是个关键词就可以建吧;即便今天审核严格,“目前的百度贴吧拥有10亿注册用户,近820万个主题吧,且已经达到日均话题总量过亿,日均浏览量超过27亿次,月活跃用户数近3亿的量级,彻底刷新了中文互联网社区的新高度。”——这是百度贴吧在发布会上自己公布的数据。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群。搭建社群者一般隐身幕后:无论是豆瓣、知乎还是贴吧,它们的创建者在互联网圈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普通用户一般不会知道他们是谁。在平台上,存在着大大小小若干个“粉丝经济”。是的,社群经济是由若干个粉丝经济支撑起来的。而一个人的知名度圈起来的用户,再怎么着也只是一个粉丝经济体,极有可能是某个社群平台上的一个部分罢了。
不过话要说回来,无论是社群,还是粉丝,并不代表着哪个进化得更好,无非就是侧重点不同。粉丝经济未必多丢人,社群经济未必多新锐。做粉丝经济对主事者要求高,做社群经济则考验长期的运营能力,都是一门生意。
来源:快鲤鱼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