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之夏】相离不相忘,青春不散场
从公历7月7日开始,到农历7月7日结束,是一个轮回。产品之夏团队于无心之间,经历了这么一段浪漫、充实而又美好的时光。
作为一个产品新人,很感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从全国各地不同公司、学校,快速组件起一个虚拟团队,模拟一款产品的诞生。线上协同,分工合作,群里风暴,Worktile跟进,YY评审。借助网络的力量,将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感谢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每次都以学习者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去,确实学习到很多。
首先要说的是对新事物的尝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乃总的这句话很适合产品的开发,同样也适合我自己的成长。从自己对产品的感兴趣到真正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本身就是一种从无到有的阶段。在整个产品之夏的活动中,尝试市场需求文档的编写,灰模原型的绘制,产品需求文档的编写,慢慢的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蜕变。
其次是产品思维的培养。我曾经在最后的评审上问各位前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培养产品思维。这个话题飘渺又实在:飘渺在于太泛太广,实在又在于作为产品人不得不去考虑与注意。前辈们给出意见: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看多想,站在产品的角度多问问这东西到底用的爽不爽,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也有前辈说不要刻意而为,大可不必吹毛求疵,不要受产品的魔咒处处找茬,那样很累。就我自己感受而言,产品人的思维给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就挺好。
还有就是团队合作。很难想象这是一帮以非利益为报酬,散布在全国各地,工作之余组织在一起的一个团队,为了同一个兴趣,相聚在了一起。一个月,几乎每天晚上8点半,都有一个牵挂。风风火火的赶来,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激烈争辩,分工协同,任务评审。从最初的一个需求场景,到目前成型的“吃神马”。不得不感谢这个团队的高效率。每个人其实都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去争取,去证明,去学习。
最后是对整个产品开发的过程学习。Last but not least,这确实是本次活动学习到的重要干货之一。原先的经验要么就是头脑中有想法,落实不到实处。要么就是导师有开发任务,直接进入到开发中去。自己很想体验下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正规化诞生过程而一直未能实现。这次是给了我这个机会,虽然后期的实际开发目前还未展开,但整个产品形象已经清晰。从乃总定任务背景,到脑爆模式定需求功能点,定目标用户,选解决方案,分析市场机会与规模,分析市场竞品,提议商业模式,定产品开发计划……选App名称,绘制App灰模,写产品需求文档,出产品运营策划方案。乃总要求我们模拟成产品经理人去参与整个工作,这点我做的还很不够,多半时间是以学习者的身份为团队贡献力量,希望自己以后做的更好。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一个月的活动,在七夕前落幕。小白、Larry、易卿、lulu、若然、回忆、粥粥,很棒的小伙伴们,怀着对产品的热爱,我们相聚在一起。老曹、绝迹、评审的嘉宾们,感谢你们抽出时间给我们指引,未来路还很长,很希望能得到你们继续指引。特别地,感谢乃总,这些天给我们指点,给我们“挖坑”,教导我们独立思考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产品之夏,一月轮回,感谢你我,相离不相忘,青春不散场。
产品之夏相关文章:
【产品之夏】陌生到熟悉,相遇又暂离
【产品之夏】我爱我的团队
【产品之夏】结束亦是开始
【产品之夏】八月未央
【产品之夏】写在结束后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之夏团队原创文章,作者: @johnlee,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