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转型产品经理:忘掉战略 返璞归真
编者注:这是程苓峰写于4年前的一篇文章,现在在微博上被翻出重提。作者有过记者转型产品经理的经验,而这些或许能给后来者一些提示。
我以前做记者,现在做产品经理。这两个事感觉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记者是在天上。天天跟大老板聊天,理解他的宏伟蓝图。少有大老板会跟你聊具体细节。能否跟他对接上,取决于你的思路能否跟得上。得够犀利、够超脱。离他们才近。
久而久之,你的思维越来越“战略”化,总朝着趋势想问题。试图跟大老板站在一个平面上。然后越来越眼高手低,自以为视点足够高,战略以外的东西都等而下之,小菜一碟。
这就中毒了。大老板是在天上,但他脚在地下,他是个巨人。你也在天上,但脚没在地下,你悬空了。你是只菜鸟。
我不想做一辈子菜鸟。于是想着陆,06年进企业。后来创业失败,就因为中毒太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08年到一起网做产品经理,练互联网的基本功。
这个差事跟做记者有天壤之别。简单说,就是在地下。
用户为什么点这个按钮、不点那个按钮,你为什么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全部是细节,全部需要你去揣测那个时点、那个情景下,用户在想什么。这跟坐在五星级酒店里跟老板侃大山,隔着几千里。
你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聪明人和成熟人,不能把你面对的人当成聪明人和成熟人。你只能把他们当傻瓜和小孩,而你自己也是傻瓜和小孩。这样你才知道也许一个看似简单的步骤,中间隔了3个变化和起伏,几乎所有用户都会在这一步里绝望而去。因为傻瓜没搞懂,小孩没耐性。
如果还保持记者采访的状态,那出来的产品的用户,只有你一个人。真的。
忘掉战略,忘掉高空俯视的心旷神怡。卷起袖子和裤腿,带上干粮,缓慢而谨慎的走在一条崎岖委蛇的盘山小道上。提防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山石流、或者草丛的毒蛇、或者你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往前迈。很可能,一个疏忽就是一个荒唐的错误、代价惨重。这就是我所体验的产品设计。
也许不是偶然。做产品之后开始喜欢看佛书了。佛说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每个人,使我们看不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世界。只要你把这些杂念戒除,你就自然觉悟了。
其实做产品的过程中犯下的错误,都是因为我们的假设错了。原本以为是这样,结果人家想的不是这样。原本以为这个够明显,结果除了你自己没人觉得明显。种种假设,都来自先入为主,都来自以为那个焦虑的自己就是他人,自己就是世界。因为佛所说的妄想分别执着,你对真实的世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但当你作为记者去尝试理解老板的时候,你必须用到妄想分别执着。不妄想,你无法触及到老板心目中的宏伟世界,不分别,你写不出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精彩经历,不执着,你撬不开老板的嘴,爆不了猛料出不了名。
做产品,就是在一步步把做记者所形成的思维惯性打掉。也叫解毒。
不过有一样东西是无论做记者还是产品都是要首要具备。真诚。对人不真诚,没有老板会跟你说实话,你有几条尾巴,他清楚的很。对己不真诚,也许永远都搞不懂你设计的东西为什么没人用。你觉得你会点那个按钮,但实际上你不会。
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彻底完整毫不保留的真诚,也就是明心见性吧。
来源:新浪创世纪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