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评论列表和腾讯微博转播列表的比较
一群人对同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新浪是用“评论”,而腾讯是用“转播”。这两个页面极其相似,但对于碎片化信息的处理方式却很不相同。
那我们这就来比较一下。
1、关于“默认”
由于新浪是以“评论”作为入口,腾讯是以“转播”作为入口,在“默认评论”和“默认转播”并无可比性,但本质都是看别人对同一话题的讨论,那“默认评论”和“默认转播”就会到来不同的信息量,从这点看来,腾讯产生垃圾信息的比例要比新浪要高很多。既然是默认,那对于处理信息“有一定原则”的用户来说,两者切换的成本如何呢?
新浪:输入完成之后,需要选中“复选框”,然后鼠标移动到“评论”才可以发出去。
腾讯:输入完成之后,点击“对话”,然后鼠标移动到转播就可以出去。
相比而言,腾讯两者切换的成本更低,而在“我到底要不要转发”这个事情上,让用户选择的成本更低。现在新浪的转发信息要比腾讯多很多,当然垃圾信息也会多很多。怎么让新浪有更多的垃圾信息呢?其实可以在评论后面加一个按钮,“评论并转发”,到时候就有更多的人跳出来说受不了了。当然,新浪如果想加速死亡的话,可以考虑这样做,当然,死法不只一种,“勋章”也是个好方法。不过一个是慢性,一个是急性,既然新浪选择急性,我们也不拦他。
2、关于“收起”
新浪只有一种收起评论列表的方式,而腾讯确有三种,按照页面的布局来看,新浪评论列表要比腾讯列表看起来长1/4到1/3,更应该有“收起”的需求,而恰恰新浪不告诉你,难道是希望你在这些垃圾信息中沉迷自己吗?
新浪:必须点击“评论”这个无明显标志的地方才可以收起列表。
腾讯:除点击“查看转播”外,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左上角的“收起”二字。
评论和转播都是为了更好的互动,原则上说应该不需要有“收起”的按钮,但目前情况下来看,新浪的评论是互动不起来的,我觉得看到别人的评论不爽,想对这句话再评论,要去“回复”,结果评论列表里面就会出现XX回复XX,YY回复XX,看的人莫名其妙。还是腾讯比较爽快,既然动不起来,咱就不动了,就是对发言的人评论,你要评论嵌评论就算了,转播去吧。
3、关于“列表内容”
新浪带头像,一次只能展示10条;腾讯不带头像,一次展示15条。新浪评论没有跟上评论者的评论方式(比如:来自网页、来自iPhone);腾讯转播跟上评论者的评论方式。新浪的每条评论是在80px-165px,而腾讯的每天转播是在12px-108px之间,由于不带头像,腾讯的列表内容页面清爽很多。
4、关于“翻页”
新浪:后面还有XX条评论,点击之后新开窗口到这条微博,然后才可以翻页。如果对于感兴趣的评论直接引导到微博的详情页面去的话,可以集中话题,这样也是为了互动,但互动本身没做好,那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腾讯:可以点击“查看全部XX次转播”进入到这条微博的详情页面看,也可以在右边直接翻页,另外还可以直接双击列表翻页。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是要全部看还是直接在这边看。
PS:看了寻猫启示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好的设计,其实就是清清楚楚简简单单用界面语言把事情告诉给用户。
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门外挨踢
本文链接地址: http://canglangblog.net/?p=278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