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如何落地?
说了半天模式创新,就逃不开余额宝、p2p、融360、卖理财、卖保险的。余额宝也就支付宝能成,因为有大平台,百度来做都得歇菜。p2p门槛不低,风控能弄死一堆平台,一不小心就是非法集资。融360、理财、保险,流量导入的成本不少,很重的模式。求新鲜点的想法。
经过行业更深入的接触了一下,说说自己一些新的想法。
1, 余额宝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不是山寨的汇添富现金宝,余额宝本身强大的渠道推广运营能力充分的教育了用户。让在线理财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不满 足于5-6%收益的用户有了投资其他在线理财产品的热情。百发百赚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有流量,谁都可以搞互联网金融,如果运营的再好些就完美了。
2,p2p这个市场还在早期,大有可为。人人贷那1.3亿美金不算个事,远不够当垄断者。爱投资、有利网都还小,温州贷也不算过气。市场空间非常大。
3,融360模式,个人还是不太喜欢,跟p2p一比,境界上就差了一个层次。
4,某打算进军互联网金融的知名电商,今年会有大的动作。互联网金融的并购机会不少,任何一个细分方向坚持下去,做的认真些,哪怕上不了市,也不愁没大买家。细分领域做的好的公司真的不多,做的比那些猪一样的竞争对手稍好点就OK。
余额宝、p2p…为什么不是优美的落地?
我认为题主的问题代表了互联网圈子人的思维惯性,要么翻天覆地的模式创新,要么就不做!
但金融是要赚钱,如果不能赚钱何谈落地?
题目中列举的模式很多之所以看着不刺激,不好玩,是因为其金融属性部分是成熟的金融模式。
余额宝=基金+互联网
P2P=民间借贷+互联网
融360=贷款经理+互联网
金融电商=营业部+互联网
为什么这些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金融端都与成熟的金融线下模式结合?因为这些都是经过时间和金钱检验过的、千锤百炼的、能给参与者带来实实在在收益的东东。当然成熟的线下模式也限制了线上创新的空间。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互联网金融』在目前阶段,其实是『金融互联网』。即金融属性是第一位的,互联网属性是第二位的。金融不是看段子,不是灌水,不是花钱买体验,而是钱生钱。任何不赚钱的互联网金融都是耍流氓,都是烧概念。
那是不是就没有『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了?不一定,当金融产品设计思路不再停留在金融产品本身(如各种xx衍生品的设计),而是在设计之中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元素,这种源自金融的内在创新才可以称为『互联网金融』。
比如比特币,通过技术的手段将货币去中心化,这就是能落地的能创造收益的创新。当然,这有三个前提:
金融本身有创新的动力。如果现在美元依旧强势,哪有什么比特币?
突破政策之墙。在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有金融就有管制。
技术足够成熟。比特币的技术现在依然不成熟,甚至说离成熟差得很远。
上面这几点比特币尚未完全实现,所以比特币目前只算是一个『互联网金融的半成品』
最后是我心目中的『互联网金融』或『金融互联网』创新程度排序:
比特币 > P2P(网上P2P) > 金融搜索(融360) > 金融快消品(余额宝) > 金融电商(天天基金)。
务实程度请把上面的反过来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喵了咪 整理自 知乎问答,转载请注明并保留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