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和3M都能拿到什么用户数据,拿到了又要做什么?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BAT+3M,BAT是百度,阿里,腾讯;3M不是美国生产胶水的公司,而是360和小米。接下来,回到正题,看看国内这五强都能拿到用户什么数据,这些数据又能做什么。
百度
百度是PC端公认的互联网入口,即便有360的挑战,其市场份额也从未低于70%,属于绝对的垄断。作为普通用户的上网入口(包括hao123),用户是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告诉百度“你想要什么,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此时此刻关注什么”。相对于,其他几家,百度的数据不可谓海量和丰富,大陆5亿网民中,恐怕很少有没有在百度留下个人信息的。可是,因为是以搜索为主,数据虽大,但更多是碎片化的信息,要完整的描述一个用户,用老话说往往“以偏概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所以,百度对用户信息的利用,目前只能是结合搜索,做一些匹配度广告的展示。用户看到的,基本都是已经不感兴趣,或者说过时的了。
阿里
阿里的数据最大特点是“真实”“全面”,因为电子商务交易是建立在实名基础上的,甚至不需要引导用户,用户就会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非常便于把个体的零散信息全面化,这就好比,百度只知道某人是否高鼻梁,但阿里知道某人是否高鼻梁,是否外国人,是男还是女,是胖还是瘦……。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阿里利用全面的数据,完全可以重新构建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用户,让她生活在阿里的世界里。不过,作为电商,目前应用最广的还是个性化推荐,千人千面,这一点,做的最好的还是亚马逊,阿里在技术上稍逊。
腾讯
腾讯掌握了什么?说来恐怖,他几乎独占了中国网民的社交关系。令人毛骨悚然,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文化是一种社交文化,无关系,不中华,我们的商业,政治,都是建立在关系网的基础上;二是,腾讯是一个善于利用用户信息做增值服务的企业,会员制,是腾讯盈利的根本。从这点上来说,腾讯的数据价值要强于前两者,毕竟用户的背景,全在她掌控之中。
360
周鸿祎的强项是耍流氓,并且阻止别人耍流氓。无论PC还是移动时代,360都以安全借口,霸占了用户信息通路的咽喉要道,你在虚拟世界的一言一行,都在周老板的监视之中。当然,目前,他仅仅做了广告,推荐了点产品而已。还远远没到,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用户的阶段。可惜,之前有江湖传言,周总卖过用户数据,不知真假。就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来说,五霸之中,没有谁能超过360,毕竟安全是用户心甘情愿接收的系统级产品。
小米
小米是唯一一家软硬结合的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目前的发展阶段,APP的发展还很依赖硬件推广。所以小米软硬结合的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然有硬件平台,又有软件入口,小米无疑也是具有丰富的用户数据的,但就现在来看,雷军至少还没有利用数据做任何的商业化。小米也是五霸中,唯一一家不依靠数据产生收益的IT企业。
本文为作者舒言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