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从质监局挖人的三重用意
360确认了原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加盟公司的消息。冠冕堂皇的说法是:360公司上市后,发展更加迅速,队伍快速壮大,在持续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引进行政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以满足公司高速发展与加强管理的需要。而陈熙同长期在质检系统工作,具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和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美国上市的科技企业,想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应到世界500强挖人,而且陈熙同出任的是360市场部副总裁,这个岗位对外的意义远胜于对内。
琢磨下来,周鸿祎,从质监局挖人的三重用意:
1、产业融合趋势加深,360需要改变打法,重塑品牌形象,搞好生态体系。
过去多年,周鸿祎就像一个全副武装的斗士,四处树敌,尤其是与BAT的斗争,留下一堆市场合作风险。
如今这是一个行业融合时代,周鸿祎拉来国家质监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后者作为在官场有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新闻发言官,在这一领域应该有许多储备。陈熙同的到来,有助于帮360修复过去几年不太美好的关系,重塑品牌形象,为变成一个生态体系的好孩子努力奋斗。
2、360重新聚焦安全主业,迎合去IOE化,强化B2B,向政府、行业、企业市场迈进。
前几天周鸿祎内部邮件披露,其中提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安全业务。考虑到过去几年360四处布局,如今算是重新聚焦主业。
但是,由于C端市场越来越成为标准模块的竞争,360过去一鸣惊人的商业模式已经被BAT们吃透,变得很透明,而自身资本实力远不及BAT,它们在局部动用的资源足以压制360的新动向,几乎每条战线,360都有难以逾越的强大对手。
360加速渗透政府、行业市场成为必需。在周鸿祎的邮件里,他特意提到中国华为的服务器,被美国安全机构侵入,断言大数据时代,企业安全服务比过往更重要。
“我前段时间‘闭关’思考,结论就是我们要把安全这件事,做得更深、更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擅长的安全做到极致。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仅要解决消费者的安全问题,还要解决企业的安全问题。”他在邮件里直言。
如此,你就能体会到拉陈熙同的最大用意了。陈熙同之前作为国家质监局新闻发言人,这身份能接触许多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以及许多行业、重点企业尤其是那些事关民生与国家安全的大企业,大行业。而且,他这个身份,必定要求熟悉宏观与微观的政策动向。
就是说,在质监与360安全概念之间,有非常直接的关联。陈熙同有可能扮演360拓展政府、行业、大型企业安全市场的关键棋子。
好的背景是,前几天相关机构发布了《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强调美国政府、机构、企业对中国信息安全的重大威胁。中国政府迅速建议银行部门不要用IBM服务器。之前几天,政府直言政府采购禁用win8。显然,去IOE化已成为直白的政策。
这种情况下,具有官员履历背景的陈熙同,就更容易与背后的政府机构、行业机构嫁接,帮360打通核心关系。
3、360需要规范的行政管理、内外市场风控,以适应上述两点挑战。
360官方人士说,陈熙同过来能提高公司行政管理能力,应该不是虚话。不过,这里的行政管理,与其说是行政,不如说是内外管控与规范化,要符合未来以政府、行业、企业为市场利基的企业制度要求。在这类市场,360可不能再像过去集中在C端市场那样,主动挑事,四处打架,周鸿祎个人未来恐怕也要谨言慎行了。
事实上,我确实观察到,相对过去几年,周鸿祎对外展示的心态沉稳许多,他出言不再那么直白攻击,而是充满探讨口气,而且对内部的业务,则反而敢于微博等公开社交平台上表达不满,显示出一种反思的勇气。
我想,这三点,基本就是周鸿祎拉陈熙同过来的主要缘由。在国外,企业的行政、市场及公关部门,被部分人士视为“天鹅绒地带”,意思是说,对外很光鲜,但都不涉核心业务层面,也属于难以上升有大成的地带。
不过,在中国,尤其是现阶段的市场氛围里,这类职能反而往往能发挥巨大作用,它们都带有关系型的特征。
我个人觉得,将陈熙同的跳槽视为“旋转门”有些不合适。他的岗位并非直接的权力标志,而他的年龄段又处于黄金时期。因此,我认为,基于上述三点,陈熙同将是360公司搞关系型的市场抓手。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