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狼,后有虎,来往究竟何去何从?
引言
随着LBS、SNS这些概念的兴起,人们的社交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过总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熟人社交(微信为代表)、陌生人社交(陌陌为代表)、私密社交(秘密为代表);因为战略部署上抢占了先机,使得不同社交类型类型的代表在不同领域上都有了很大的作为,其中熟人社交的代表腾讯正逐步往陌生人社交发力(微群组),而同为BAT三大巨头的百度却因有着丰富的底蕴(百度贴吧)无需重新开辟新的战场,故此只剩下阿里一家独自探索着社交领域的新方向;今天讨论的就是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阿里的来往究竟何去何从?
先通过三张图来了解,陌陌、微信、来往在功能上的战略部署;
陌陌:无论是附近的人、群组、贴吧都可以清晰的看出陌陌的战略重心一直是放在陌生人社交上。
微信:从图中看,微信的战略重心好像在陌生人社交上稍大一些,实则不然,因腾讯具有庞大用户数量群使其在发展初期可以很好的把用户量从QQ导向微信,外加手机“通讯录”的引入,可以分析出微信是以熟人为主,陌生人为辅的战略方针。
来往:从最开始的熟人社交逐渐转型到现在的基于兴趣的陌生人社交,顺带在扎堆内部推了一下私密社交。不过,看来看去,是在是太难发现来往的核心竞争功能到底是什么?
没错,正如你所看到的一样,来往好像什么功能都有,但是却什么的都不出彩,就像是一个各方面成绩平平的孩子,并不能引起大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个人总结有如下几点:
1.基因问题。阿里本身擅长的是电商平台。
2.缺乏创新。首推的扎堆早已经是百度贴吧,陌陌玩剩下的了,而敲门功能,虽然是个新的互动方式,但是结识陌生人的几率实在太低,既然主推陌生人社交为什么要画蛇添足加上这么一道门槛呢?
3.资源整合度弱。虽然阿里在用户量上和腾讯一样有漂亮的数据,但是其买卖双方平台商的身份并不能很好的像腾讯一样整合资源。
来往该如何打破这种尴尬局面?
1.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淘宝在pc端有着出色表现,前期在部署手淘的时候,用优惠战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来往同样可以相仿;
具体案例:可以在扎堆进行团购活动(类似聚划算),优惠幅度要略大于手淘和PC端淘宝。这样看似把流量从手淘转向了扎堆,但其实最后仍是在手淘完成交易。实则是一种流量流通的手段,借用一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流量,只是流量的搬运工。”
2.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个是目前来往最大的问题,方向仍然不够明确,虽然主推陌生人兴趣社交但是并不能很好的留住从手淘转过来的流量,需要想办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软件的用户黏度。如果坚持这个方向又将怎么面对狼(陌陌)虎(微群组)呢?这也是来往必须要有所考虑的!在我看来,来往还是需要另寻出路啊!
当然,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来往如何避免成为第二个旺旺呢?
文章为作者Rankin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