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有时需要忘掉硬件,先看软服务是否有竞争力
日前,在中国硬件创新第一品牌活动——硬蛋i未来大赛决赛暨i未来大会上,搜狗CEO王小川作为大赛决赛的主评委,参与了一场主题为“‘大连接’下的硬件创新产业链重塑”的高峰对话。对话中,王小川高度评价了本次大赛的项目和团队,分享了此前备受关注的搜狗愚人节笑话typany智能输入环概念背后关于信息输入的思考,并通过分析国内外硬件创新环境,给现场硬件创业团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创业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其中,王小川的关于“连接”和“智能硬件”的核心观点,受到了业界和创业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同。王小川指出,硬件创新只要从“连接”到“智慧”,通过数据分析帮助用户做决策,才能发挥更大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硬件的商业价值在于“智慧”
王小川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在 PC 时代,有三种连接成就了三家伟大的公司:第一种是连接人和人,第二种连接是人和交易,第三种是连接人和信息,因此成就了BAT三家大公司。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人和服务,陆续诞生了打车软件、大众点评、搜狗号码通等产品。第5种是连接人体,比如GoogleGlass、智能手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硬件的不断融合,“大连接”时代已经到来。
以智能手环为例。其将用户现在的心跳、步伐等数据采集,创造的连接价值远不如“传统互联网”。在王小川看来,智能手环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便宜了、免费了、体验了、社交了,但其连接价值依然是不够的。需要在连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帮助用户做决策。
“如果智能手环可以像保健医生一样,可以给用户做出指导和判断,变得更加智能或者‘智慧’,其商业价值将可以发挥到最大。但这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王小川如是说。
Google的发展脉络基本是“从连接走向智慧”的模式。它起初通过搜索引擎构建人和信息的连接,让搜索越来越智能,能够预测关键词,知道你想要什么。到后来谷歌眼镜、机器人管家、无人机,以及对波士顿动力、Nest等多家公司的收购都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王小川认为,要软硬合一。有些团队在硬件上花了80%、90%的精力之后,常常忘记后边的服务怎么跟上,这是创业者应该避免的误区。“有时我们需要忘掉忘掉硬件,先看软的服务是否有竞争力、吸引人,再搭载硬件去做,我想这样的情况里面通过服务再搭上硬件、穿戴设备。” 王小川说。
创业者们切忌盲目跟随热点
“外边诱惑很多,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创业者更静下心来,需要‘钝感力’。”作为大赛的主评委,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王小川表示尽管不少项目让他眼前一亮,实施性很高,但他还是有必要给硬件创业者们“泼泼冷水”。
作为国内最优秀产品经理之一,王小川以其独特的“钝感力”,在五道口清华东门坚守了17年,将搜狗一步步带入互联网中心舞台。
他说,现在智能硬件很热,作为创业者不要盲目跟随热点,或者一开始就打算做一个大平台,而是有所取舍,想清楚自己的优势、产品定位,选择一个切入点做深做透,甚至可以考虑学习苹果先封闭,做好自己“杀手级应用”,然后再考虑开放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模仿美国。
相比国内,美国的创业环境要成熟很多。首先是他们创业的动机更多出于好奇,要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即便失败了没有关系,最多验证这条路不行,经验可以给社会共享。其次,国外人才、技术和生态环境很好,很多大公司非常愿意向小团队提供各种支持;再者这些小的公司有机会被大公司收购,不需要做很长的商业计划。而在国内,创业者大多比较孤立,也少有大公司愿意帮助他们。
“就硬件创新而言,如果国外是一片森林,有参天大树,也有小花小草,是一个生态。而国内最多算一颗树。”王小川说。
在这种环境下,王小川建议创业者们,要做好理想和现实的平衡,步子不要迈得太大。一方面硬件创新从idea到落地,中间要解决工艺设计等问题很多;另一方面,一开始过于高调或过度营销,容易导致用户预期过高落差太大,为满足外界的预期自己被带着走,从而失去回调的余地,甚至背离了创业的方向。
文章来源:钛媒体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