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外社交网络僵尸粉:有钱就能买“好友”
虽然只是一种新兴媒体形式,但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舆论阵地,无论是名人还是企业都希望借此宣传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由此,便催生了专门兜售网络机器人(僵尸粉)的灰色业务。机器人的控制者不仅可以借助这些酷似真人的程序代码推广各种消息,甚至能够左右人们对某些事情的认知和观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最近就撰文阐述了这一灰色链条背后的故事。
以下为文章全文:
“有钱就能买朋友。”这句话用在最近的互联网上绝对没错。
过去一周,我花了一杯咖啡的钱买了4000个Twitter收听者。我还花了5美元买了4000个Facebook好友,又多加了几美元让他们中的一半给我在Facebook上分享的照片点赞。
如果我愿意花3700美元,就可以在Instagram上拥有100万好友——没错,是100万!再花40美元,就能让其中的1万人给我拍摄的日落照片点赞。
转发、点赞、评论、流量,所有这一切都能用钱买到。Swenzy、Fiverr以及各种各样数不清的网站都提供这类服务。
我的很多新“朋友”都不住在美国,多数都来自印度、孟加拉国、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事实上,它们并非人类。它们是机器人,或者说是一串代码。但它们却在社交网站上伪装成了人类。
网络机器人并不新鲜,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但它们原本很容易识别:它们会附带随机的头像(通常都是性感女郎),使用电脑生成的姓名(例如Jen934107),除了一味地分享内容(主要是色情网站的链接),它们似乎什么都不会。
但如今的的机器人却能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身份,而且拥有更加真实的姓名。它们保持着与人类相同的作息时间:午夜过后就会停止工作,早晨再重新上线。它们会分享照片,会开怀大笑,甚至会彼此对话。它们为数众多,以百万计。
这些虚构的网民拥有令人惊讶的能力,它们可以虚增名人和企业的知名度,可以改变公众的文化和产品观念。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左右政治议程。
“我研究这些社交机器人很长时间了,它们现在与真人很像——尽管它们并不是真人。”Pacific Social Architecting Corporation首席科学家蒂姆•黄(Tim Hwang)说,该机构专门研究机器人和现代科技如何塑造人们的社交行为。
开发机器人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流行的机器人管理工具是一款名为Zeus的程序。它售价700美元,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控制台,方便用户控制自己的机器人大军。(除了制作社交媒体机器人外,该程序还可以用于身份盗窃等不法目的。)一些技术更娴熟的程序员还会开发自己的“机器人农场”。
机器人经常使用它们的所有者反对的#话题标签,以此来迷惑他人或转移话题。
在2012年墨西哥总统大选期间,革命制度党被控使用数以万计的机器人淹没反对党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发布的消息。据悉,革命制度党使用了一些小把戏,利用文字来迷惑民众,使之无法真正理解反对党的观点。
在叙利亚,同样有众多的机器人向支持抗议者和反对派的网民,发出威胁和恐吓消息。
Swenzy的经营者是一个自称“Simon Z”的人。这家公司位于美国,专门出售收听者、点赞、下载、浏览量、评论等各种指标。
他还表示,这家公司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手段来躲避谷歌、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的追查。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在花费大量精力屏蔽网络机器人,有时的确很有效果——至少短期如此。
在Twitter上市时,该公司在其平台上屏蔽了数以百万的机器人。最近几年,谷歌也从删除了来自机器人的数亿次YouTube视频观看量。
“这其实是一个进化过程,随着企业开发的过滤器越来越好,机器人的智能性也越来越高。”蒂姆•黄说。
Simon Z的机器人可以通过获取真实用户的信息将自己伪装成人类,包括头像、照片和其他对话内容。他表示,借助这些措施,它们便可“模拟人类行为”。
他还表示,他目前拥有10万个非常先进的机器人,它们都活跃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包括YouTube、Facebook、Twitter、Vine、Instagram和SoundCloud。当买家下了大单后,他还可以通过“地下供应商”调动更大的机器人农场。(制作或拥有网络机器人并不违法,关键要看如何使用。不过,多数社交网站都禁止使用这种程序。)
Simon Z的客户包括想要虚增知名度的名人、歌手和政治人物。他透露,政府机构也会使用他的机器人。
“这都是为了争名夺利,这样的事情历来都有,只不过不是以数字形式呈现的。现在,你可以用它来做更多事情。”美国电脑安全顾问公司Support Intelligence CEO里克•维森(Rick Wesson)说。
现在,网络机器人只是用于迷惑和欺骗人们相信一些不那么流行的东西,或者推广某些信息。但维森认为,随着这种机器人越来越先进,它们还有可能用于实现更加肮脏的目的。
今年3月,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两名学生开发了一群机器人,导致谷歌旗下导航软件Waze发布了虚假的交通拥堵信息。
这个项目虽然只是一个课程演示程序,但它却极其先进,足以让系统误以为它们真的来自在路上驾驶汽车的Android用户。Waze系统以此为根据指引用户前往其他道路,为的只是避开并不存在的交通拥堵。
所以,请务必小心与你成为好友的是哪种机器人。它们可能会因为持有不同政见导致你在网上遭到攻击,还有可能因为散布不实的交通拥堵信息导致你迷路。
via:腾讯科技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