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蕾斯策划人曝潜规则:社交网络推广的11个内幕
1、硬的广告如果不附带转发有奖,即使是雷军、姚晨发,转发也会大大少于他们日常转发的平均数。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有些硬的广告因为创意犀利也会获得受众的认可和主动传播,但是很少的例外,创作50次可能会有一次激发到受众的g点。
2、软的广告即使转发上万,后边的评论里和产品关联的也不会超过200条。80%的外围传播都采取长微博或者段子的方式,把产品品牌信息深深地隐藏进入,除了从人员参与其中玩耍猜猜我是谁之外,普通的受众聚焦根本就不在品牌上。
3、期待再次出现凡客体的那种ugc就是在做梦。凡客体放到2014年照样不可能红火起来,因为每一个kol每一个营销账号必须是付费才会参与进来的,现在看看微博右侧的热门话题,和商业推广相关的寥寥无几,喧嚣过后受众的淡定已经很难在产出如此火爆的话题。
4、模仿小米的做法的没一个成功的。小米的暂时成功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可或缺,如果不是雷军如果不是之前有miui如果不是做手机,小米依旧不可能成为小米。顶着互联网思维的帽子,叫嚣着叫消费者尖叫,但产品力远远跟不上,怎么可能仅仅凭借炒作就获得销量的奇迹?乐视的贾老板动用了所有的明星关系,产品本身的销售还是不尽人意,当然从股市上获取的成功和产品销售本身就是2个事情。
5、98%以上的社交网络传播都存在虚假。一场干净的传播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行业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最后就必须落实到转发评论的数量上,没有一个敢于对真实负责的第三方数据机构,企业内部各部门还要互相攀比,一个微电影播放3亿,一条有奖转发30万,三天增加100万粉丝都是每天都在上演的。但,这些虚假到最后除了报告里的数字之外,什么也获得不了。
6、所有必须成功的后果就是必须作假。社交网络推广进入到大家视野已经若干年,各路专家各路营销公司出去忽悠客户的依旧是不超过20个成功案例。真正在社交网络获得成功的是一些中小企业和早一步明白商机的营销大号以及逐渐抱团的段子手,还有提供刷数据服务的代理商。成功哪里那么简单,规定了kpi之后就是各种小动作完成它,时间长久了,不会有人认真做事情,因为你怎么做都不如刷数据来的快。
7、社交网络传播里任何数据都可以花钱得到。热门微博、热门话题、明星试用,只要你想要,没有花钱买不到的。甲方也越来越明白这不是什么小成本大产出,也越来越明白似乎这社交网络没什么用。如果企业高层明白这行业里的门道或许这行业不至于堕落地这么快,但他们确实没有时间去了解更多只能观看报告上的数字。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在社交网络里取得成绩的品牌都有懂行的老板和有决定权力的执行者。
8、一炮而红的可能不是没有,是很少很少,并且全靠运气。
9、转化到购买的转化率比你想象的还要低。广告是为了销售没有错误,但转化率是不欺骗人的,产品如果本身没有社会化的因素或者价格优势,从社交网路宣传出去到你购买页面的转化率是真实曝光量的万分之三,到了页面在转化成购买百分之3就算是不错的了。当然不同品类不同场合下还是有所不同,这些数据是我亲历过的。从曝光而言roi合理,从最后销售衡量来看roi绝对不合理。
10、真正能了解social作用的品牌和个人加一起不会超过100个。一个行业没有被清晰理解之前就开始被人为摧毁,市面上关于social的图书作业都是没有实战过的人,为了生意有些明白人也要配合不明白的人呵呵呵,从来大家都是希望天下一团和气,时间久了哪里有什么正确错误,都是乐呵乐呵完了。
11、不是social没作用是被神话的作用达不到。平心静气地通过经验看social,受众接触世界的渠道在这里必然也是有效果的,但你先要衡量自己的品牌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忍耐力等待前期建设完成,大家都希望播种下种子明天就吃上西瓜,为了满足这个美好的不可能的愿望,开始人为地神话这个行业,夸大它的功效,提升大家对它的期望。做不出来成绩了,就开始说平台活跃度不好了等等的废话。客观冷静地看待事情是甲乙双方都要认真学习的功课,也是可能成功的前提。
其实还有很多真理,行业不是一团黑暗一团绝望,而是认真真相后告诫自己,不要沦落地和他们一样,以此自勉也和各位共勉。
来源:老金扯淡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