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么?
很荣幸收到苏杰同学快递赠送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除价值不菲的签名外,还附了长达三行半的留言。于是,我决定好好看看这本书,在这之前我没有翻过任何“产品经理”主题类书籍。
概括的讲,我认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做的很不错,在内容方面,刚毕业就能有这样的“积累”意识,并且开花结果,这其实是非常少见。这本书的用户群定位,以及前因后果,作者交代的比较清楚。但是我估计,还是会有很多“新手”误解,因为书的内容有些模糊。我写了这么多年blog,深有体会——绝大多数提不高的从业人员的问题,不是看的书太少,而是不擅长独立思考。顺便说一句,这本书不错的背后,我认为出版方“博文视点”的功力值得其他同行学习。
如标题,首先我本身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命题产生怀疑,我第一次看苏杰同学blog也在纳闷。因为“产品经理”这个定位是出了名的困难,同时大家也认可,目前互联网圈子里合格的产品经理也没几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样标题影响力越大,越容易造成大家误解“产品经理”的分量过重,越容易造成大家误解“产品经理”的门槛过低,3页上有我当时与苏杰讨论的一段话:
一是用户群,二是切入角度,两点结合把握好即可。是给理想主义者参考的精神启发?还是给普通从业者找口饭吃的普及教材?或者打算包罗万象、点到即止的大全?我理解的好书,思想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头。书的好坏往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只不过最后的成功需要筹码和时间的等待。
我认为做产品经理,首先与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关,其次是知识背景,比如我就完全不适合(经常有人误认为我是产品经理)。做好产品其实需要各个维度去推动,相应需要各种擅长职能的人才。全书读完,我发现有两个问题特别模糊:
- 没有分清楚“产品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定位区别?
- 没有分清楚“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的定位区别?
比如115页,倒数第二段说了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缩写都是PM,但是书里又出现了无数个使用PD代称“产品经理”的说法。到最后,我也没搞清楚,作者是认可PM还是认可PD?在我概念里PD是产品设计师(Product Design)的缩写。
产品设计师还是产品经理的问题,我在互联网产品设计师职业生涯有过详细的阐述,我认为管理(Managment)和专业(Professional)还是应该两条线并行。顺便提醒,47页(未具体其他)底部脚注的“UCD是User Centered Design的缩写”有误,应该是“User-Centered Design”,中间差个连接符。
以上两个问题现在不深入探讨,其实也是内业长期在讨论、争论的,基本上90%公司都很混乱。从专业角度讲,我理解苏杰早期是做产品设计师,升职到了产品经理,可能再被迫兼了项目经理职能。我知道这在阿里集团的价值观里,叫“拥抱变化”。
我不是否认这本书的价值,我做过书,了解做书的艰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阶段,任何经过发酵的积累,必然可以受益于一大批人。当然,这本书如果叫《人人都能做产品》,副标题“中国特色互联网产品实践”,我想那就不会造成误解了。
让我想起之前在个人知识管理经验中写过的一句话——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苏杰同学很有想法,是位有潜力的产品经理,他的积累态度值得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学习,尤其值得所有还在迷茫的互联网新手们参考。
源地址:http://blog.rexsong.com/?p=10431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