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搜易迅之后谁会被腾讯嫁出去
在搜索、电商等业务上的小小受挫经历,让小马哥更务实。
有了微信,让小马哥更自信。
面对移动互联网打开的局面,以及互联网对整体经济的进入,让小马哥更有格局、以及紧迫感。
三个力量迭加,就有了这个结果:以入股而非一定要控股其它企业的方式开拓某一个领域,同时将自有业务打包装入这个入股公司。近期即有搜搜/搜狗,大众点评,易迅/京东等等几例。
腾讯仿佛忽然有了“联邦”的架子。主舰周围有一群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协调的副舰。
这个思路一旦确立,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对腾讯旗下业务的处理和归宿,将成为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峰哥赶脚,这些业务将有分化:
第一类是自有业务,可比作儿子,守家。诸如通讯、社交,是根基,是平台;诸如安全,是国防;诸如游戏,是现金牛,且腾讯自己做得最好。
第二类是外嫁业务,可比作女儿,嫁出去,开枝散叶,把夫婿家也纳入到联邦里来。诸如搜搜/搜索,自己做得不好;诸如易迅/电商,以前做得不好,现在又时机不对,机缘巧合。
还有哪些业务是属于女儿,可嫁出去的?最多的业务可能是,不牵涉腾讯的通讯/社交根基,属于把流量“货币化”的挣钱的干活。腾讯被叫做“全民公敌”,业务太多,啥都做。若想清楚了只做最核心的,其它都借力整合,会有不少业务要打包外嫁。峰哥斗胆猜一猜,举2个类别的例子。
第一类,CP业务。也就是传统性质的做内容的。
若倒回去几年腾讯提前想明白这个“联邦”模式,估计最该做的是把自己的门户、微博业务打包给新浪,然后入股新浪。现在腾讯微博就是一个早已没啥油水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早年腾讯微博跟在新浪屁股后面抄袭的做法,就是腾讯诸多业务“中干无能、累苦民工”的一个典型。
现在最可能被拿出来的是视频,做得不算好,还是托腾讯家大业大的福,有体量,值些钱。打包作价给优酷,再入股优酷,是个顺理成章的事。这几天讨论这个的突然多起来了,我猜,是在谈判,几方都在讨价还价。
假设优酷被阿里抢了,就考虑迅雷、暴风这些小兄弟,或就跟张朝阳再绑紧点,搜狐媒体跟腾讯媒体来个大整合。腾讯门户流量虽高,但没影响力,真属于门户的品牌广告也就是新浪或搜狐的1/N。
垂直频道也可这么干。财经就跟雪球啥的并,科技就跟36氪啥的,以此类推。大门户里的垂直频道,大树底下好乘凉惯了,觉得自己牛逼哄哄,其实没战斗力,虚得厉害。一个部门几十上百个编辑就是天天自娱自乐,拿腾讯的牌子招摇撞骗、自欺欺人,每年弄几个“躲猫猫”那样的KPI拿年终奖。真没啥意思,也就没啥前途。
第二类,体力活,费劲费时,非互联网公司擅长,但又不得不干的。
典型的比如B2C和地图。B2C就不说了,马云一直笑京东就一搬箱子的,否则轮不到刘强东靠土里刨食冲出来。还有地图,说是劳动密集型,苦活。说腾讯用的是高德的数据,高德被阿里收了,腾讯有动力折腾点动静出来。
第三类,垂直。比如YY这几天大搞特搞的教育。换做以前,腾讯可能也搞一个。但看现在,用自己的流量作价,加点钱,投进去,占个30%的股份。靠谱。
民工本是同林鸟,大潮来临各自飞。腾讯的各位民工童鞋们,看看您的位置是不是要“外包”了,对号入座。峰哥说得有无道理,您自己掂量。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