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交,新的方向
在言必称社交的今天,回过头思考一下,是否每个产品或领域都需要社交因素呢?
一直在思考的四个问题:
数字社交是否让我们无法专注?撇开个体样本从总体看,那么几乎所有人的时间被社交产品、或其它产品的社交功能给掠夺了。
数字社交是否让我们更焦虑?信息制造的低门槛带来了信息泛滥,我们的信息筛选成本高度上升,产生无法控制的不安全感,进而引发焦虑。
数字社交是否让我们更傻?数字化的确让社交更便捷,但社交是不是需要便捷?或者说便捷的、低成本的数字社交是否能达到我们的沟通、认识需求,当你的所有朋友都活在朋友圈里的时候,这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被数字社交过度渗透的我们,是否需要无人知晓的私密空间?换言之,就是一个可以逃脱的地方。
对于社交的认知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真正的先驱类社交产品都已经消失在尘土里,留下来的都是大佬,国外的 FB、Twitter,国内的贴吧、微信、微博莫不如是;第二,只要是个产品都唯恐落后加入社交功能,让人忍不住想吐的冲动;第三,是否真的需要社交?是否真的需要社交?是否真的需要社交?
这里面有一些痕迹可循,首先是在社交、Web2.0 大棒挥舞之下,很多没有社交元素的论坛仍然活得有声有色,V2EX、Hi!PDA、Chiphell 是我个人会常常玩的论坛。
在移动端,推荐一款名为“Same”的 iOS App,思路很特别,可以被看作是去社交化的例子。从产品逻辑看,像是一个公共聊天室与群组的混合体,特色包括:
用户做三件事情:看帖、发帖、发私信。
是的,没有评论,所谓的评论是给人发私信,点赞其实也是。
没有固定的版块列表,所有的群组都是由用户创建,并且由用户自行选择加入。
没有关注特定用户的功能。
Same 里面的很多设定值得思考,例如群组内的排序是严格按照时间排序的,无论是评论、点赞或者别的交互都不会影响排序,这也是为什么我说 Same 很像一个移动版的聊天室的原因了,逻辑奇怪但用起来很合理。因为没有关系渗透,所以更简单直接,更容易聚焦在兴趣及内容本身。
除了 Same 之外,在各个垂直领域也会有这样的产品,例如什么值得买、京东、淘宝,其中淘宝在社交这个坑栽的可不浅。淘宝一直试图在购物社交里有所尝试,推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产品,但结果就是不同程度的失败,这引起了我对社交的怀疑,并不是所有的产品、行业、类型,都适合用社交的方式进行带动,这些需要经过再思考,回炉重炼,找到更适合的产品形态,就像 Same 一样。
source:38L.com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