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运营,你肯定做过这样的事:邀请活跃用户进群,方便以后高效的控制和触达用户。再针对这部分用户策划活动、赋予特权、收集反馈以及情感运营,期望以此拉动产品的活跃度,或者贡献更多更好的内容。我把这样的运营模式称为:集中运营。 一.概念 集中运营,本质是打造一个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会不知不觉中浪费很多的宝贵时间,如何将这些无用功降至最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者这6大建议,或许可以帮助你省80%的无用功。 一、1个小时=55分钟澄清问题+5分钟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
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事者,在入行时间久了之后,就难免会有“职业病”,你会用行业的眼光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就如同今天,同事中,好多联通号的手机都没信号,打不出电话,更接不到电话,搞程序的同事说,可能联通的数据库被黑了。我们用产品经理的眼光去分析一下,什么样的体验是糟
有数据表明大概82%的用户都有过忘记密码的经历。而密码重置更是成为企业内部服务台最常受理的请求。另外,如果用户在登录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时却发现不得不找回密码(忘记密码了),75%的用户可能就不会完成接下来的购买行为。换句话说,密码问题正在破坏用户的体验。该问题在
五年前,很多公司还没有产品经理 如今,产品经理如日中天,已成为企业标配 各行各业面临激烈的竞争 产品经理同样如此!! 如何在团队、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呢? 这是所有工作三五年产品经理当下的问题... 进阶成为资深产品经理、产品总监这是所有产品汪的梦想 突破瓶颈,你
本人在新浪微博最火的那段时间(2009~2012)玩了两年,期间开发过微博应用,也积累了一些粉丝。之后跟随大潮一起玩朋友圈,把微博放下了,偶尔也会回微博看下,但真正认真用微博、发微博的时间很少。更不用说针对个人微博做一个运营计划,好好运营了。2015年12月,
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商业化的变现非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营收的指数式增长更需要厚积薄发。我们眼见互联网金融从蓝海变红海、企业级服务被推至新风口,消费和支付作为连接价值传递的关键链条,如何成为驱动企业盈利齿轮高效运转的轴承? 4 月 9 日,Ping++ 于北京举办
观察法,就是“看”,是最简单易用的调研方法,要用好却不容易。观察不是看片煲剧,“看”的背后需要大量的知识、思考和验证。除了研究产品和用户时可以用观察法,生活中也处处可用,关键是“用心”。 按惯例先看看概念怎么说,以下是来自MBAlib和百度百科的定义,不car
在大公司里,传统的产品设计工作流程往往是环环递进的瀑布式协作,交互设计师等到 Prd 评审开始才介入需求,然后交付黑白线框稿等给视觉设计师跟进;这种工作模式固然可以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更专注、专业,但却不利于项目整体效率提升和设计师个人的横向能力发展。比
好的设计无非就是让最合适的交互方式出现在了最合适的地方,就比如当你让用户做出填写选择的同时,也提供了恰当的操作界面,而记住,“恰当”的方式并非固定不变,有时是选框,有时是自动填写的输入框,有时是下拉列表,总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界面设计中正确地利用选框、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