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分享哪些内容,为什么会分享这些内容?
几块钱评论:我觉得分享的原因是本我(me)和超我(I)(本我和超我是我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中看到的,具体是哪个,我忘记了)的结合(让我想起了许朝军的“啪啪”)。
本我方面(自然属性):自我满足,感觉和虚荣心差不多。
超我方面(社会属性):和他人的关系,主要有:1、帮助别人;2、和别人保持、建立关系;3、快乐1+1>2。和大家聊天的时候,突然想到找下这没有没有类似的文章,就找到这篇了,希望内容对大家有用。
在 fMC 营销人员大会上,Facebook 全球品牌设计负责人 Paul Adams 提出:“分享并非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倾向的一种行为,而谈论某个话题相对就自然多了,所以品牌应该要好好研究谈话这个动作:即人们为什么要交谈,他们怎么谈 话,他们跟谁谈话,他们又谈些什么内容。”
然后,Adams 给出了人们分享行为背后的四个主要原因: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建立关系,帮助他人,确立自我身份。下面是一些品牌利用这四大原则,促进内容分享的案例。
便捷生活:
第一,品牌必须理解人们为什么要谈论某样东西,某个话题。只有理解了这一点,他们才能够创建更加有活力的社区,更有活跃度的对话。人们谈论某一件事情的第一个原因是,让生活更加便捷。对品牌来说,这就意味着,他们创建的内容必须让他们粉丝的日子更好过。
Rite Aid 就是一个践行上述理念的品牌。这家公司很清楚,它可以为客户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各种有用的小窍门和小经验。实际上,Rite Aid 不单为消费者提供了有用的生活窍门,各种建议中提及的商品都可以在 Rite Aid 买到。看下面这个例子:谁会想到用 WD-40 防锈润滑剂来消除电脑屏幕上面的蜡笔印呢?
多次的轻量型互动:
想一想你是如何跟某个人建立关系的?在大部分情况下,你很难跟一个新认识的陌生人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因为好朋友之间的关系都是通过多次互动建立的。这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同样适用于品牌与人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一点,其实每次互动的时间不必很长,下面的这张图就给出了 Facebook 用户每个消息发布,每个评论中的平均字数。看看下面的数字,你就会惊愕,原来实际字数会这么少:用户每个帖子的平均字数是 11,评论字数是 5;而品牌主页每个帖子的平均字数是 16,评论字数是 6。
而这种多次轻量互动的模式还不仅仅适用于 Facebook。在下面的这个案例中,游戏网站 IGN 在 Google+ 上分享了一个简单的帖子,这个帖子的标题只有 4 个字:Most gamers would agree(大部分游戏人都会同意),外加 8 个字的评论:Video games don’t make us violent,Lag Does(电子游戏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加暴力,网络延迟才是罪魁祸首。)
这种轻量型互动的结果是:将近 3500 次的“+”,超过 1,100 次的分享。当然,这类推广实际并不非常容易,你还要注意简短的几个文字里面实际是否有信息量,有观点,有逗趣的内容,这些都会决定你的内容能否一鸣惊人。
为其他人提供帮助:
实际品牌可以有好几种方式来帮助他们的粉丝:不管是通过简单的回馈抚平客户情绪,还是提供具体细致的解决方案。而这类行动又能反过来带来更加正面的用户体 验,增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这一点无需赘述,看看下面的这个例子你就明白了:JetBlue 用它的 Twitter 账号回复了一些客户在航班中可能出现的服务问题。不过,在公司和客户之间的留言中你可以看到,内容中除了公司对一些问题的解答,也有旅客的正面评价和公司 给出的回复,还有一些公司送给旅客的祝福。
确立个人身份:
不管人们是谈论一些话题,还是在分享一些内容,实际都是为了确立自己的个人身份。我们都希望自己看起来足够聪明,足够有趣,足够酷,或者知道的足够多,这 对品牌来说也是一样的。通过发布一些跟自己的形象需求相关的内容,品牌不仅可以塑造自己的形象,还可以获取这样的反馈信息:即在用户眼里它们又是怎样一个 形象。到最后,人们实际分享的不单单是内容,也是在分享某个人的身份和公司的品牌形象。
而为了达到更好的分享效果,品牌就不得不考虑下面四个标准:
你都要发布哪些消息,是图片,视频,文本,投票,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形式的内容?哪些内容实际最受欢迎,被分享得最多?然后,作为营销人员,你还可以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你的朋友都会分享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你自己愿意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的?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引导品牌的内容发布。
诱导你的粉丝有所行动。除了吸引粉丝眼球以外,你还要吸引粉丝对你的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分享到他们自己的社交网络。
注意字数。正如之前所说的,有的时候短比长更加有效。你可以尝试发不同长度的内容,然后看看在哪些时候粉丝对内容的谈论最多。
最后还要注意一个内容发布的时间。可能在一天的某些时候,各大网站的流量会出现一个高峰,或者你的大部分粉丝和追随者都会在线。不用说,这这些时间点发布内容更加容易获得关注和分享。
来源:36kr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