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情感化设计的两个不同做法
用户之所以选择一款产品,首要的一点在于说产品的功能满足了用户或是产品的内容是用户想要的。在产品设计的工作内容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功能设计,我们希望通过产品的功能能够在时间、经济、人力等方面成本上来给用户带来利益。
随着产品的发展,我们发现同类型的产品基础功能都大致相同,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难在功能层面拉开差距。现在产品人员也更加开始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了,而对用户体验的不断追求也就上升到了情感层面。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基于功能设计之上的,要先做好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情感化设计。或许谈起产品情感化设计,很多人感觉比较抽象,那我就拿手机通讯录中添加联系人头像这个功能来举个例子(这个功能在很多智能手机上都有),单就这个功能点而言,最基础的只要用户能够添加联系人的头像即可,而如果在这个功能上添加用户情感化的元素后,那么就可以在用户的头像展示上给予更大空间,让用户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个性。
我们也发现新浪微博和开心网个人主页的设计也都增加了个人封面的展示。或许从我举的这个例子中,你也看得出来,产品情感化对于功能本身是没有影响的。只是当我们在产品中注入了情感因素后,产品对于用户会更有吸引力。短期来看,个性化和给用户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产品情感化设计的两个很重要的方向。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有两个不同的做法:一个是在已有功能上进行扩展,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讯录中上传头像的功能,是对用户表达欲的满足,用户情感的单向表达;另一种做法则是做一个完全情感化的产品,用户情感的双向表达,是用户之间情感内容的交流,产品扮演的只是桥梁作用,例如小恩爱、抬杠这样的产品。其实所有涉及到用户互动性的产品对于情感化的拓展空间都很大,但是与普通社交不同的是,产品的情感化在于人与人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
在我个人看来,社交网站中的发状态功能已经仅仅是用户表达的工具,极少含有感情因素,但是像Facebook推出的暗恋功能却是一个情感化产品,产品的情感化不仅在于让用户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到产品中,而且产品要想具有情感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产品本身能够起到挖掘用户情感的作用。
前面所提到的两种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已有需求而进行的情感化设计,而后者则是完全情感化的产品,就成功率来讲,显然是前者更大一些。本身有需求的产品对于产品的情感化发展不仅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烘托了氛围,做好了铺垫。如果是做一个完全情感化的产品,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当产品的功能满足了用户的情感表达,那就意味着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当产品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无法成为用户的寄托,那么产品就会面临失败。
可想而知,情感化的产品肯定属于UGC类型,对于用户内容的质量要求会比较高,当技术水平不够高、功能操作不够便捷的时候,自然就提高了使用门槛。而且这种类型的产品对于氛围的烘托本身就会有相对高的要求。
如果单从功能角度去衡量,用户情感的单向表达属于功能层面,而用户情感的双向表达属于内容层面。除此之外,产品情感化还有文案和产品风格上的表现。
或许你也有所感觉,现在的网站文案已经越来越有人情味了。例如提示文案不是“你的账号密码错误”而是“密码不对哦”,文案中增加了语气词。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除此之外,你会看到产品设计中的很多引导方式也更有趣味性,文案内容的情感化也会增加用户的接受程度。
最近自己在使用产品中也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产品风格对用户的吸引,同样是天气类应用,功能上相差无几,但是不同的风格却可以吸引不同的受众。有的是大众普通的风格,有的是小清新风格,有的是卡通风格等等,可以理解为用户对不同风格产品的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用户个人情感的不同,而用户的这种情感不能改变只能顺从。
更深层次的讲,产品情感化的关键在于产品功能与用户情感的承接,满足人们情感的诉求。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本性有很多,例如表达欲、攀比心理,但从人的本性和产品的情感化进行匹配,会有太多的点,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大家可以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感受。而之所以要选择利用人性情感的哪一点来设计产品就要根据具体的产品目标来衡量了。
来源:马虎眼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